魏亞特

魏亚特
Adrian Carton de Wiart

VCKBECBCMGDSO
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本名阿德里安·保罗·吉兰·卡顿·德·维亚特
Adrian Paul Ghislain Carton de Wiart
出生(1880-05-05)1880年5月5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逝世1963年6月5日(1963歲—06—05)(83歲)
 爱尔兰科克郡卡諾維英语Canovee
效命 英国
军种英国陆军
服役年份1899–1923
1939–1947
军衔中將
军籍号码英语Service number836
统率英國陸軍第12裝甲步兵旅英语12th Armoured Infantry Brigade (United Kingdom)
英國陸軍第134步兵旅英语134th (2/1st Hampshire) Brigade
英國陸軍第61步兵師英语61st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Kingdom)
参与战争
获得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大英帝國爵級大十字勳章
三等巴斯勳章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同袍勳章
傑出服務勳章
波蘭軍事十字勳章英语Virtuti Militari
比利時英勇十字勳章英语Croix de guerre (Belgium)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英勇十字勳章

魏亚特爵士VC KBE CB CMG DSO(1880年5月5日—1963年6月5日),全名阿德里安·保罗·吉兰·卡顿·德·维亚特(英語:Adrian Paul Ghislain Carton de Wiart),英国陆军中将,参加过第二次布尔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曾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在战争中受过八次重伤和无数轻伤,被子弹射穿过头骨、脸部、耳朵、腹部、臀部、大腿和脚踝,失去了左眼和左手。[1][2][3]

生平

[编辑]
前排依序: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美國總統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國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後排依序:中國的商震林蔚;美國的布里恩·薩默維爾約瑟夫·史迪威亨利·阿諾德;與英國的約翰·迪爾路易斯·蒙巴頓、魏亞特,攝於1943年11月25日(這張是三國與會將領,也就是軍服組的合照。另有一張三國與會外交文官,也就是西服組的合照)

1880年,出生于比利时的贵族家庭。1899年,赴南非加入了英国陆军,参加第二次布尔战争。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授予英国维多利亚十字勋章。1940年,奉命出山,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出席开罗会议。1947年,退休。1963年,去世。

少時經歷

1886年,他神秘的母親去世,父親帶着他搬到了埃及開羅,父親成為了當地的法官,而6歲的小魏亞特在當地能用流利的英文法文阿拉伯文的髒話罵人,幾年後,魏亞特養了一頭驢,每天騎着牠在街上用髒話罵人,惹怒開羅的孩子,但魏亞特有如每天上班一樣與開羅的孩子們打架。[4]

他的父親非常擔心魏亞特的教養,於1891年把它送去寄宿制的貴族學校讀書,在那裏,魏亞特迅速成為了運動健將,當上了板球隊足球隊隊長。但他的父親想他好好讀書,安排他去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讀書。但他只顧玩樂,入學後第一次考試不合格,三週後他去補考,但他堅持騎馬去學校補考,然後墮馬受傷進醫院,錯過了考試。成為他有記載以來的第一次受傷。

第二次布爾戰爭

1899年,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19歲的魏亞特打算參軍,但他國籍是比利時,並且未到被徵召的年齡。但他偽造了自己的資料去參加英國軍隊,聲稱自己能開槍,曾經服役。結果徵兵官接納了他參軍要求,把它分到了佩爾蒂步兵團

到了南非,連長不讓他上前線,而是叫他去捉草原上的野馬。過了幾天他就因為水土不服發高燒,被送到了奧蘭治河的醫院。但一周以後,魏亞特聽說河對面就是布爾人的防線,他決定在夜裏渡河,用事實證明自己能上前線。

當晚魏亞特的確偷渡過去了,但布爾狙擊手對他開了兩槍,第一發子彈打穿了他的,第二發打爆了他的睪丸,被送到醫院救治,長官將它踢回了英國。

他的父親回了英國,嚴厲譴責了魏亞特的行為,但最後同意了他繼續當兵,動用私人關係把它送去約翰內斯堡輕騎兵團。半年後,他在毫無軍功的情況下晉升少尉,在1902年被調往印度。1904年,魏亞特重回南非,成為了南非總司令中尉副官。

結婚及第一次世界大戰

1908年,魏亞特在沒有見過對方的情況下與弗里德里克伯爵夫人結婚,這位夫人的父親是符騰堡王子,母親則是奧地利公主。當時人們非常震驚,甚至懷疑他是利奧波德二世的私生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他莫名其妙的升遷和婚姻

1913年,魏亞特的父親破產,並把它送到了在索馬利亞博福特公爵當副官,但他直接加入了索馬里蘭駱駝軍團,並且帶領衝鋒,結果被打傷了左耳和左眼。

當他完成療養時已經是1915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由於英軍缺人,他被授權指揮一個步兵營,在第二次伊普爾戰役的時候,他的左手中了德軍兩顆步槍子彈,魏亞特掉頭回營地時,陣地裏的英軍以為是敵軍而對他們開槍,魏亞特的左手又中彈。被送到醫院治理。而他又不滿軍醫爭吵如何治療自己,在他們想好辦法前徒手拉斷自己受傷的手指,從此失去左手。被送去英國養傷。

1916年7月,魏亞特養好傷,前往參加索姆河戰役,然後被一槍爆頭,回國療養。

1916年11月,他回到索姆河前線三天後,被德軍打穿腳踝,回國療養。

1917年2月,他回到前線參加第三次伊普爾戰役,到達陣地兩小時後被德軍打中屁股,回國療養。

1917年3月,他穿越康布雷時,膝蓋被德軍打穿,病假延期。

1917年6月,他在法國前線行軍時,耳朵被子彈擊中

1918年11月,魏亞特晉升准將,同時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作品

[编辑]
  • 《Happy Odyssey: The Memoirs of Lieutenant-General Sir Adrian Carton de Wiart》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英国“独眼将军”横跨两次世界大战. [201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2. ^ 无法杀死的士兵:他经历三次战争,三次飞机失事,只剩一眼一手. [201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3. ^ Adrian Carton de Wiart: The unkillable soldier - BBC News. [201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4. ^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