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符号


语言学上,形意符号(ideogram,ideograph)亦称表意符号、形意图、表意图、表意字[1]、表意文字[2],简称意符[3],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一定意义。
形意符号不是一种代表语言的语素或语音的文字系统;换句话说,这种文字系统并不能用于记录语言。表意符号是文字萌芽时期的产物,是相当原始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刻符、岩画、文字画和图画字。由于表意符号不能记录任何语言,因此它仅在文字原始时期使用。当文字史进入古典时期后,语素文字(如汉字)便取而代之了。
早期的书写符号是基于象形符號和表意符号而製造的。兩者的分別為:
象形符号(pictogram)描繪出所需要象徵的意思相似的圖片,现常用于标志(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和化学警告标志);而表意符号(ideogram)描述所表现的概念的符號,现常用于计数系统(包括数学符号)、绘文字(emoji)。
参见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DeFrancis, John. 1990.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068-6
- Hannas, William. C. 1997. Asia's Orthographic Dilemm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892-X (paperback); ISBN 0-8248-1842-3 (hardcover)
- Unger, J. Marshall. 2003. Ideogram: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Myth of Disembodied Meaning. ISBN 0-8248-2760-0 (trade paperback), ISBN 0-8248-2656-6 (hardcover)
外部連結
[编辑]- The Ideographic My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tract from DeFrancis' book.
-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defin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erriam-Webster OnLine defin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这是一篇语言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