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National Atomic Research Institute
英語
機構概要
成立时间1968年7月1日
2023年9月27日(改制)
前身机构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類型行政法人
管轄范围中華民國
驻地 臺灣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文化路1000號
人员数922人(2025年預算員額)
年度預算28.36億元(2025年單位預算)
首长
  • 董事長:張欣(核能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
  • 院長:高梓木
  • 副院長:陳明輝張永瑞王正忠
  • 主任秘書:林家德
任命者行政院院長、國原院董事會
任期無任期保障
上级部门核能安全委員會監督
內部單位10所、1中心、5處、2會
授權法源
網站www.nari.org.tw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簡稱國原院)是中華民國關於原子能科技研發的行政法人機構,位於桃園市,前身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專門負責該國核安與核後端應用、民生輻射應用及新能源與系統整合技術應用等三大領域的研發,研究領域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智慧電網、電網韌性、燃料電池液流電池、沼氣發電、節能膜、生質精煉技術等方面。

歷史

[编辑]
  • 1966年1月25日,核能研究所成立籌備,是在民國55年1月25日由國防部向 蔣總統簡報後,奉核定而展開規劃工作
  • 1968年5月9日,總統令制定公布原子能法,該法第四條規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為推進原子能科學與技術之研究發展,開發原子能資源,擴大原子能在農業、工業、醫療上之應用,得設立研究機構。7月1日核能研究所正式成立,並委託中山科學研究院代為運作。
  • 1973年3月7日,台灣研究用反應器廠(TRR) 達成 40MW全功率運轉。7月6日,原能會將核能研究所組織規程草案呈報行政院。8月29日,行政院准予核能研究所之組織規程修正備查。9月4日,原能會公布核能研究所組織規程。並經原能會主任委員裁示以9月4日為所慶日。
  • 1988年10月1日,奉行政院核定,核能研究所歸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1990年1月5日,《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組織條例》奉 總統公布實施。
  • 1993年5月26日,中型迴旋加速器與同位素生產設施 (052館)啟用。
  • 1995年4月1日,地震平台測試實驗室建置完成,開始執行核能同級品設備耐震驗證。
  • 2001年12月10日, 國家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獲中華民國實驗認證體系(CNLA)認可。12月15日,放射藥理實驗室設置完成並接受國內外界委託。
  • 2010年12月31日,國內首座百瓩級微型電網試驗場。
  • 2014年10月17日,核醫製藥產銷中心通過PIC/S GMP評鑑。
  • 2015年3月1日,能源資訊平台正式上線對外營運。
  • 2017年6月16日,全國首例 TAF 食品放射性檢測實驗室認證。
  • 2018年11月8日,「行政法人國家龍潭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經行政院會議審議通過。
  • 2019年1月1日, 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發配電智慧管理與效能提升技術發展計畫。
  • 2023年5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6月21日,公布制定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1] 。9月27日,轉型改組為行政法人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2]

歷任首長

[编辑]
核能研究所時期(1966年8月-2023年9月)
所長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錢積彭 1966年8月 1984年4月
2 劉光霽 1984年4月 1987年8月
3 周仁章 1987年8月 1992年2月
4 夏德鈺 1992年2月 2000年5月
5 游景熊 2000年5月 2001年3月
6 王時俊 2001年3月 2002年2月
代理 丁幹 2002年2月 2002年5月
7 楊昭義 2002年5月 2004年6月
8 林立夫 2004年6月 2007年12月
9 葉陶然 2008年3月 2010年1月
10 馬殷邦 2010年1月 2018年7月
11 林金福 2018年7月 2019年7月
代理 施建樑 2019年7月 2019年11月
12 陳長盈 2019年11月 2023年9月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準備時期(2023年9月-11月)
董事長
張欣 2023年9月 2023年11月
院長
代理 李海光 2023年9月 2023年11月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時期(2023年11月-迄今)
董事長
1 張欣 2023年11月 現任
院長
1 高梓木 2023年11月[3] 現任

組織

[编辑]
  • 董事會:董事11-15人
  • 監事3-5人,以上任期3年得連任一次
    • 董事長
      • 院長
        • 副院長
現任董監事
董事 吳杰亮、游振偉、洪樂文、黃佑民、邱秋瑩、黃淑玲、高淑芬、吳宗信、林法正、洪慧芬、張似瑮、姜至剛
監事 李佳航(常務監事)、何雲英、莊弘鈺

研究部門

[编辑]
  • 材料研究所
  • 化學研究所
  • 物理研究所
  • 化學工程研究所
  • 電機及資控研究所
  • 機械及系統工程研究所
  • 輻射防護研究所
  • 原子能系統工程研究所
  • 核子設施及工程技術研究所
  • 同位素應用研究所
  • 核能安全研究中心

業務單位

[编辑]
  • 綜合企劃處
  • 人力資源處
  • 總務處
  • 財務及會計處
  • 法務及督察處

輻射污染事件

[编辑]

核研所在1988年10月歸建原子能委員會後,在1988年到1991年間,位於桃園市龍潭鄉的乾貯場園區,在取出燃料棒時曾經發生過六次氫爆造成放射性污染事件發生後均已除汙完畢,目前燃料棒已經送回美國,所內仍有非屬核電廠的核廢料,核廢料乾貯場已加蓋鐵皮屋加強管制,國際原子能總署每年執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抽查,均符合安全標準。[4][5][6]

1980年代核研所購買的六氟化鈾目前放置核研所原料桶中,但因為台灣沒有穩定技術仍待外運處理。[7][8]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制定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 [202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2. ^ 賴心瑩. 新聞幕後/國原院改制行政法人今掛牌 內部人士爆:恐成下一個「肥貓養老院」. RWNEWS. 2023-09-27 [2023-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3. ^ 徐偉真. 首任國原院長出爐 執秘高梓木獲董事會全數通過8日上任. 菱傳媒. 2023-11-10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 
  4. ^ 謝莉慧. 核廢料放在桃園 核研所認了6次氫爆. 新頭殼newtalk. 2014-04-22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中文(臺灣)). 
  5. ^ 突發中心江孟謙. 「桃園6度氫爆 洩輻射」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4-04-22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中文(臺灣)). 
  6. ^ 賀立維. 核彈MIT: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 我們出版. 2015-05-27 [2021-11-28]. ISBN 9789869125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中文(臺灣)). 
  7. ^ 作者:賀立維. 《核彈MIT》被遺忘的TRR. 環境資訊中心. 2015-07-26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中文(臺灣)). 
  8. ^ 王思慧. 核燃料六氟化鈾要花3億外運 原能會預計下周簽約 - 生活 - 中時. 中時電子報. 2018-11-22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