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立博物館
臺南市立博物館 | |
---|---|
Tainan City Museum(英語)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时间 | 2022年10月1日 |
管轄范围 | 中華民國 |
驻地 | 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 |
首长 |
|
任命者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
上级部门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內部單位 | 2組 |
授權法源 |
|
網站 | tcm.tainan.gov.tw |
臺南市立博物館(簡稱南市博)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轄下二級機關,成立於2022年10月1日[1][2]。本館(行政中心)設於原延平郡王祠的鄭成功文物館,另外轄有臺南左鎮化石園區、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與樹谷生活科學館(委外)[1][2]。
前身
[编辑]據黃天橫〈臺南市民族文物館〉一文所載,昭和五年(1930年),臺灣總督府為紀念荷蘭人來臺建設熱蘭遮城三百年,於10月26日起在臺南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包括「史料展覽會」及「講演會」。並在各地蒐集文物。之後於昭和七年(1932年)4月,在安平熱蘭遮城旁的原清代稅務公館遺跡上開設「臺南史料館」(今熱蘭遮城博物館)作為永久性的文物館。一開始不設館長,由日人野田八平及臨時雇員石暘睢掌管實務。經年餘聘請剛畢業大學歷史系的齋藤悌吉出任館長。[3]昭和十年(1935年)10月,為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館方新增了一些館藏,並在展期將文物暫時移至台南州商品陳列館展示,作為台南歷史館的第一會場。
而後因安平的南史料館空間不足,且館方欲興建一長久存放灣開發史料的場館,時任臺南市長古澤勝之計畫擴張規模,在大正公園旁興建臺南市歷史館。[4]於1936年底起工,昭和十二年(1937年)7月竣工。10月1日開館。[3]後改稱「臺南市立歷史館」,由臺南市助役黃介騫(臺南人)兼任館長,石暘睢仍為雇員擔當實務。[3]
二戰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臺南市政府成立後,石暘睢成為「臺南市立歷史館」管理員,由於原歷史館館舍已毀,遂在隔年以赤崁樓為歷史館館舍,[5]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1日,「臺南市立歷史館」於赤崁樓重新開幕,由日治時期的館員石暘睢專司掌管。文昌閣展出史前、荷蘭、鄭氏時期史料;海神廟則陳列清代史料。[3]民國五十年(1961年),重修延平郡王祠,利用祠內東南空地興建二層樓房。並將赤崁樓文物移至延平郡王祠新館並更名為「臺南市民族文物館」。[3]
2003年,許添財市長任內,文物館經過整建後再更名為「鄭成功文物館」。[6]:232
之後文物館館舍於2021年進行硬體改造工程,2023年重新開館為「臺南市立博物館」本館[7]。
組織
[编辑]- 館長
- 組長
- 人事管理員(市府人事處派兼任)
- 會計員(市府主計處派兼任)
- 助理員
- 技佐
- 辦事員
- 行政業務單位
- 展教推廣組:負責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樹谷生活科學館(委外)
- 公共服務組:負責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
- 歷任館長
- 王世宏:2022年10月—2025年3月(原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副研究員)
- 何秋蓮:2025年3月—現任(原南瀛天文館館長)
圖片集
[编辑]參考來源
[编辑]- ^ 1.0 1.1 臺南市立博物館. 博物之島.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 ^ 2.0 2.1 洪瑞琴. 文化首都新頁 「台南市立博物館」今成立. 自由時報. 2022-10-01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 ^ 3.0 3.1 3.2 3.3 3.4 黃天橫. 〈「臺南市民族文物館」簡介〉. 《臺南文化》. 1977年: 133–138.
- ^ 臺南市歷史館. 臺灣博物館協會. 193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 ^ 謝碧連. 〈石暘睢〉. 《臺南文化》新55期 (臺南市政府). 2003年9月: 1-8頁.
- ^ 謝仕淵. 《成為臺南:府城文史活字典石暘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23年11月初版. ISBN 978-626-7339-34-3.
- ^ 已申請文化部經費 台南市要有自己的歷史博物館了. 經濟日報.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