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保护实践名册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于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 第四章规定,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在国际一级保护非物質文化遺產:
- 编制和更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
- 编制和更新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急需保护名录”);
- 定期遴选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简称“优秀实践”或“优秀保护实践”)。[1][2][3]
只有缔约国可以提名项目列入以上名录和名册。不过,因《公约》规定,此前宣布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所有项目将自动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有个别非缔约国在代表作名录中拥有少量项目。[1][2][3]
缔约国可以单独或多国联合进行申报。遗产列入名录后,可以申请扩展到国内外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申请缩减、改名或除名。一个遗产项目不能同时列入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但可以申请从其中一个转入另一个。[3]
统计
[编辑]根据2023年数据[4],有来自145个国家的730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优秀保护实践名册。其中单国项目602个,跨国项目75个。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总计 | |
代表作名录 | 90 | 70 | 43 | 18 | 26 | 25 | 34 | 23 | 32 | 34 | 31 | 33 | 29 | 39 | 39 | 45 | 611 |
急需保护名录 | 0 | 12 | 4 | 10 | 4 | 4 | 3 | 5 | 4 | 6 | 7 | 5 | 3 | 4 | 5 | 6 | 82 |
优秀实践名册 | 0 | 3 | 0 | 5 | 2 | 1 | 1 | 0 | 5 | 2 | 1 | 2 | 3 | 4 | 4 | 4 | 37 |
总计 | 90 | 85 | 47 | 33 | 32 | 30 | 38 | 28 | 41 | 42 | 39 | 40 | 35 | 47 | 48 | 55 | 730 |
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名單
[编辑]掛名 | 國家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數量[5] |
---|---|---|
1 | ![]() | 44[6][7] |
2 | ![]() | 26[8] |
3 | ![]() ![]() | 22[9][10] |
5 | ![]() ![]() | 20[11][12] |
6 | ![]() ![]() | 18[13][14] |
4 | ![]() | 21[15] |
7 | ![]() ![]() | 15[16][17] |
8 | ![]() ![]() | 14[18][19][14] |
9 | ![]() | 13[20] |
10 | ![]() ![]() | 12[21][22] |
11 | ![]() ![]() ![]() ![]() | 11[23][24][25][26] |
12 | ![]() ![]() ![]() | 10[27][28][29] |
13 | ![]() ![]() ![]() ![]() ![]() | 9[30][31][32][33][34] |
14 | ![]() ![]() ![]() ![]() | 8[35][36][37][38] |
15 | ![]() ![]() ![]() ![]() ![]() | 7[39][40][41][42][43] |
16 | ![]() | 5[44] |
17 | ![]() | 4[45] |

列表
[编辑]2008年,原“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成为第一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46]从2009年起,每年有一批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截至2023年,名单如下(2022年及以后非官方翻译):[4][47][48][49]
†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 |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 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计划、项目和活动(优秀保护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