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拉特朗公會議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19年12月9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2月9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基督教大公教會及天主教會大公會議 近古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以弗所公會議迦克墩公會議 中世紀前期 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中世紀中期 第一次拉特朗公會議第二次拉特朗公會議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第一次里昂公會議第二次里昂公會議 中世紀後期 維埃納公會議康士坦斯大公會議佛羅倫斯大公會議 16世紀 第五次拉特朗公會議特利騰大公會議 19及20世紀 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天主教查论编 第二次拉特朗公會議是天主教教会承认的第十次大公会议,于公元1139年4月由教宗依诺增爵二世召开。由1000人参加,主要议题是减少教宗何諾二世於1130年死后教宗选举选举出教宗克雷二世所产生分裂的影响。 查论编基督教大公會議前七次大公會議(英语:First seven ecumenical councils) 尼西亞第一屆(325年) 君士坦丁堡第一屆(381年) 以弗所(431年) 迦克墩(451年) 君士坦丁堡第二屆(553年) 君士坦丁堡第三屆(680年-681年) 尼西亞第二屆(787年) 天主教會承認(英语:Catholic ecumenical councils)的大公會議 前七次大公會議(英语:First seven ecumenical councils) 君士坦丁堡第四屆(869年-870年) 拉特朗第一屆(1123年) 拉特朗第二屆(1139年) 拉特朗第三屆(1179年) 拉特朗第四屆(1215年) 里昂第一屆(1245年) 里昂第二屆(1274年) 維埃納(1311年-1312年) 康士坦斯(1414年-1418年) 佛羅倫斯(1431年-1445年) 拉特朗第五屆(1512年-1517年) 特利騰(1545年-1563年) 梵蒂岡第一屆(1869年-1870年/1960年) 梵蒂岡第二屆(1962年-1965年) 東正教會承認的大公會議 前七次大公會議(英语:First seven ecumenical councils) 昆尼色克特(英语:Quinisext Council)(692年) 君士坦丁堡第四屆(英语:Fourth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Eastern Orthodox))(879年-880年) 君士坦丁堡第五屆(英语:Fifth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1341年-1351年) 雅西(英语:Synod of Iași)(1642年) 耶路撒冷(英语:Synod of Jerusalem (1672))(1672年) 君士坦丁堡(1872年) 泛東正教(英语:Pan-Orthodox Council)(2016年) 東方正統教會承認的大公會議 前三次大公會議 以弗所第二屆(英语:Second Council of Ephesus)(449年) 以弗所第三屆(英语:Third Council of Ephesus)(475年) 東方教會承認的大公會議 前二次大公會議 塞琉西亞-泰西封(英语:Council of Seleucia–Ctesiphon)(410年) 貝斯拉帕特(英语:Synod of Beth Lapat)(484年) 相關條目 古代教會會議(英语:Ancient church councils (pre-ecumenical)) 耶路撒冷 阿爾勒(英语:Synod of Arles) 大教會(英语:Great Church) 羅馬帝國國家教會(英语:State church of the Roman Empire) 比薩大公會議(英语:Council of Pisa)(1409年)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VIAF 各地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