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發射任務列表

SpaceX星艦正在进行第二次星艦軌道試飛任務

截至2025年3月7日,SpaceX星艦已經發射了8次,並取得4次成功及4次失敗。

星艦計劃成為一種可完全重複使用超重型運載火箭[1]與以往的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設計不同尋常的是,星艦的上級部分既可以用作第二級火箭,以在從地球上發射時達到軌道速度,也可以在外太空中用作在軌長時間飛行的航天器[2]

作為親愛的月球計畫的一部分,伊隆·馬斯克在2018年時還計劃在2023年的月球飛越任務中載運一些太空遊客(包括前澤友作)。在2019年,SpaceX計劃在2021年之前使用星艦發射商業有效載荷。[3]同年,Space.com表示,SpaceX可能會在2022年將星艦飛向月球。[4]但受到發射場地建造速度緩慢、測試多次遇到挫折及發射場環境評估多次延遲影響,而星艦首次綜合飛行測試最終於2023年4月20日早上進行,並取得部分成功。

2020年7月,SpaceX預計最早在2022年對火星進行載貨星艦任務,然後在2024年進行載人星艦任務。[5]然而現時延遲至不早於2026年末的轉移窗口。

目前所有任務皆在德克薩斯州星港軌道發射台A(Orbital Launch Pad A)發射升空,但將來亦會於星港軌道發射台B(Orbital Launch Pad B)及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發射。[6]

發射數據統計

[编辑]

星艦自2023年以來,合共進行8次綜合飛行測試,並取得4次成功(50%)及4次失敗(50%)。星艦Block 1於2023年4月至2024年11月合共發射6次後退役,並改爲星艦Block 2執飛。超級重型助推器Block 1則計劃繼續使用一段時間。

軌道飛行任務記錄

[编辑]

2023

[编辑]
任務編號 時間(UTC) 星艦編號及版本 超級重型助推器編號及版本 發射場 載荷 載荷質量 目標軌道 任務顧客 發射結果 星艦著陸結果及地點 超級重型推進器著陸結果及地點
IFT-1 2023年4月20日13:33 S24
Block 1
B7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 - 跨大氣層軌道(TAO)
(250x50km)
SpaceX 失败 無法進行 無法進行
星艦首次進行綜合飛行
發射後B7上的發動機矢量失效並導致上下級分離失去控制,隨即B7及S24觸發飛行中止系統並耗時約一分鐘,於發射後240秒摧毀箭體。
IFT-2 2023年11月18日13:02 S25
Block 1
B9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 - 跨大氣層軌道(TAO)
(250x50km)
SpaceX 失敗 無法進行 失敗
墨西哥灣
首次進行熱分級
B9上33具發動機全部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但在反推期間触发飞行中止系统爆炸解體。
S25按計劃進行入軌推進,但在排放液氧時引起發動機艙着火並燒毀綫路,觸發飛行中止系統爆炸解體。

2024

[编辑]
任務編號 時間(UTC) 星艦編號及版本 超級重型助推器編號及版本 發射場 載荷 載荷質量 目標軌道 任務顧客 發射結果 星艦著陸結果及地點 超級重型推進器著陸結果及地點
IFT-3 2024年3月14日13:25 S28
Block 1
B10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 - 跨大氣層軌道(TAO)
(234x-54km)
SpaceX 成功 失敗
印度洋
失敗
墨西哥灣
超級重型助推器首次完成反推
星艦首次再入大氣層
B10上33具發動機全部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隨即進行反推並重返大氣層,期間6具發動機因過濾器堵塞提前關閉而觸發助推器保護機制,反推降落時該6具發動機失能,剩下的7具發動機只有兩具成功啓動,最終失控而於空中解體。
S28按計劃進行入軌推進,完成載荷艙艙門及儲罐内燃料轉移測試,但因姿態控制發動機堵塞引致滾轉率過高而取消原定在軌重啓發動機,隨後於返回大氣層期間解體。
IFT-4 2024年6月6日12:50 S29
Block 1
B11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 - 跨大氣層軌道(TAO)
(213x-15km)
SpaceX 成功 受控濺落
印度洋
受控濺落
墨西哥灣
超級重型助推器首次完成水上軟著陸
星艦首次再入成功並完成水上軟著陸
B11上32具發動機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隨即順利進行反推並重返大氣層,反推降落12具發動機成功啓動,並成功於墨西哥灣軟著陸。
S29按計劃完成入軌推進,隨後於返回大氣層期間發生結構性損壞,但仍成功按計劃於印度洋上空完成水上軟著陸。
IFT-5 2024年10月13日12:25 S30
Block 1
B12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 - 跨大氣層軌道(TAO)
(213x-15km)
SpaceX 成功 受控濺落
印度洋
成功
軌道發射台A
超級重型助推器首次完成發射塔捕捉測試
B12上33具發動機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隨即順利進行反推並重返大氣層,反推降落13具發動機成功啓動,发射塔成功捕捉B12。
S30按計劃完成入軌推進,隨後於返回大氣層,並成功按計劃於印度洋完成水上軟著陸。
IFT-6 2024年11月19日22:00 S31
Block 1
B13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絨毛香蕉玩具 未知 跨大氣層軌道(TAO)
(228x50km)
SpaceX 成功 受控濺落
印度洋
受控濺落
(捕捉終止)
墨西哥灣
超級重型助推器發射塔捕捉測試提前中止,轉爲墨西哥灣水上軟著陸
星艦首次完成在軌發動機點火測試;星艦Block 1最後一次飛行[7]

B13上33具發動機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順利完成反推後因發射塔異常導致捕捉測試提前中止,並轉爲於墨西哥灣海面軟著陸,反推降落13具發動機成功啓動並於墨西哥灣軟著陸。
S30按計劃完成入軌推進,完成在軌發動機點火測試,隨後於返回大氣層,並成功按計劃於印度洋完成水上軟著陸。

2025

[编辑]
任務編號 時間(UTC) 星艦編號及版本[c] 超級重型助推器編號及版本[d] 發射場 載荷 載荷質量 目標軌道 任務顧客 發射結果 星艦著陸結果及地點 超級重型推進器著陸結果及地點
IFT-7 2025年1月16日22:37 S33
Block 2
B14-1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星鏈模擬器 ~20,000公斤(44,000磅) 跨大氣層軌道(TAO) SpaceX 失敗 無法進行 成功
軌道發射台A
超級重型助推器第2次完成發射塔捕捉測試及首次重用曾飛行的猛禽發動機
星艦Block 2首飛
B14上33具發動機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隨即12具發動機進行反推並重返大氣層,反推降落13具發動機成功啓動,發射塔成功捕捉B14。
S33按計劃進行入軌推進,但於終端引導階段因共振而出現燃料泄漏並引致後艙段起火,隨後觸發AFTS條件而摧毀。[8]
IFT-8 2025年3月6日23:30 S34
Block 2
B15-1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星鏈模擬器 ~8,000公斤(18,000磅) 跨大氣層軌道(TAO) SpaceX 失敗 無法進行 成功
軌道發射台A
超級重型助推器成功捕捉
星艦Block 2第二次試飛
B15上33具發動機正常運行並成功進行熱分級,隨即11具發動機進行反推並重返大氣層,反推降落12具發動機成功啓動,發射塔成功捕捉B15。
S34按計劃進行入軌推進,但於終端引導階段因共振導致其中一具猛禽真空發動機發生爆炸並波及其他3具海平面發動機失效,隨後箭體發生爆炸並解體,
IFT-9 預計2025年中 S35
Block 2
B14-2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待確認 待確認 跨大氣層軌道(TAO) SpaceX 有待發射 計畫中 計畫中
軌道發射台A
星艦首次使用第三代猛禽發動機
首次重用超級重型助推器,亦重用其中29具發動機
IFT-10 2025年下半年 S36
Block 2
B15-2或B16-1
Block 1
星港軌道發射台A 待確認 待確認 跨大氣層軌道(TAO)近地軌道(LEO) SpaceX 有待發射 計畫中 計畫中
軌道發射台A
視乎IFT-9結果,星艦或進行首次發射塔捕捉回收

預定任務

[编辑]
時間(UTC) 發射場 任務名稱 星艦類型 載荷 目標軌道 任務顧客
2025年 待確認 HLS推進劑轉移演示 原型艦(被動方) 不適用 LEO NASA
SpaceX
2025年 待確認 HLS推進劑轉移演示 原型艦(主動方) 不適用 LEO NASA
SpaceX
2026年 待確認 - 燃料碼頭 燃料碼頭 LEO NASA
SpaceX
2026年 待確認 不載人登月演示 人類登陸系統 (HLS) 不適用 月球表面 NASA
SpaceX
2026年 待確認 Astrolab任務一及共享發射 人類登陸系統 (HLS) FLEX (Flexible Logistics and Exploration) 月球地表 Astrolab
2026年 待確認 不載人登陸火星演示 待確認 不適用 火星地表 SpaceX
2027年 待確認 - 貨運星艦 Superbird-9 GTO 完美天空JSAT控股
2027年 待確認 載人登月演示 人類登陸系統 (HLS) 不適用 月球地表 NASA
SpaceX
2028年 待確認 可持續載人登月演示 人類登陸系統 (HLS) 不適用 月球表面 NASA
SpaceX
2028年 待確認 - 貨運星艦 Starlab太空站 LEO Starlab Space
2029年 待確認 - 人類登陸系統 (HLS) Eagle Rover 月球表面 Lunar Outpost
2032年 待確認 - 人類登陸系統 (HLS) Lunar Cruiser 月球表面 NASA
JAXA
待確認 待確認 北極星計畫III 載人星艦 北極星計畫III 待確認 賈里德·艾薩克曼

注釋

[编辑]
  1. ^ 受控制的海上溅落,不會回收
  2. ^ 受控制的海上溅落,不會回收
  3. ^ 星艦編號格式為建造序列號以及飛行次數來標示,例如S36-1和S36-2分別代表星艦S36的兩次飛行。
  4. ^ 超級重型編號格式為建造序列號以及飛行次數來標示,例如B14-1和B14-2分別代表超級重型B14的兩次飛行。

參考資料

[编辑]
  1. ^ Starship. SpaceX. [30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September 2019). 
  2. ^ Elon Musk. Starship Update (video). SpaceX. 事件发生在 1:45. 28 September 2019 [30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通过YouTube. 
  3. ^ Henry, Caleb. SpaceX targets 2021 commercial Starship launch. SpaceNews. 28 June 2019 [29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uly 2020). 
  4. ^ SpaceX's Starship May Start Flying Moon Missions in 2022. space.com. 2019-11-19 [2023-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5. ^ Arevalo, Evelyn. SpaceX aims to launch the first Starship with cargo to Mars by 2022. Tesmanian. 14 July 2020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6. ^ Clark, Stephen. After second hop, SpaceX preps for next phase of Starship testing – Spaceflight Now.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美国英语). 
  7. ^ @SpaceX. Starship has successfully ignited one of its Raptor engines while in space for the first time (推文). 20 November 2024 –通过Twitter. 
  8. ^ https://x.com/SpaceX/status/1880033318936199643 Starship RUD during ascent b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