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世界遺產列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制訂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巴拿馬於1978年3月3日加入公約,該國自然和文化遺蹟因此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
巴拿馬首項被列入該名錄的遺址是1980年列入的加勒比海岸的防禦工事:波托韋洛-聖洛倫索。[3]近期被列入名單的是2005年的科伊瓦島及其特別海洋保護區。塔拉曼卡山脈-拉阿米斯塔德保護區/拉阿米斯塔德國家公園與哥斯大黎加共享管理。此外,巴拿馬曾於1978年至1985年擔任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
[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十项标准收录世界遺產,入选项目必须符合至少一项标准,其中第一(i)至六(vi)项为文化遗产,第七(vii)至十(x)项为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標準的為複合遺產[4],順序依入選年份排列。
文代表文化遺產,自代表自然遺產,自文文代表複合遺產。
名称 | 图片 | 地点(省) | 入选年份 | 编码和入选标准 | 简介 |
---|---|---|---|---|---|
加勒比海岸的防禦工事:波托韋洛-聖洛倫索† | ![]() | 科隆省 | 1980年 | 135; 文(i)、(iv) | 位於巴拿馬加勒比海沿岸的波托韦洛和聖洛倫索堡壘由西班牙人於16世紀末建造,以保護當時的貿易路線。這些堡壘經歷多次重建與翻修,展現了西班牙軍事建築在熱帶環境中的發展。至今仍保存有多座堡壘、炮台和防禦工事。[5]由於環境因素、缺乏維護以及無法控制的城市發展,該遺址自2012年起被列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3] |
達連國家公園 | ![]() | 達連省 | 1981年 | 159; 自(vii)、(ix)、(x) | 达连隘口是南、北美洲陸地的交會點,也是兩洲動植物群的交融地帶。該地區擁有熱帶低地雨林、多座山脈、紅樹林、沼澤和沿海生態,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國家公園範圍達579,000公頃(1,430,000英畝),棲息著棕頭蜘蛛猴、角雕、中美貘和大食蟻獸等瀕危或易危物種。[6] |
塔拉曼卡山脈-拉阿米斯塔德保護區及拉阿米斯塔德國家公園* | 奇里基省、博卡斯德爾托羅省 | 1990年 | 205bis; 自(vii)、(viii)、(ix)、(x) | 塔拉曼卡山脉地區位於南、北美洲動植物群交匯處,擁有約10,000種開花植物、200多種哺乳動物、約600種鳥類及250種爬行類與兩棲動物。區內以熱帶雨林為主,部分山峰海拔超過3,000公尺(9,800英尺)。第四纪冰河时期塑造了當地地貌,形成冰斗、山谷及冰蝕湖。該地區最初於1983年登錄哥斯大黎加部分,1990年擴展至巴拿馬,現有總面積570,045公頃(1,408,610英畝)。[7][8] | |
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及巴拿馬歷史地區 | ![]() | 巴拿馬省 | 1997年 | 790bis; 文(ii)、(iv)、(vi) | 巴拿馬城由西班牙人於1519年建立,是美洲太平洋沿岸首個歐洲人定居點。最初的定居地「舊巴拿馬」(Panamá Viejo)於1671年遭海盜摧毀後未再重建,其遺跡展現了當時的城市佈局,包括住宅、宗教與行政建築。1673年,巴拿馬城在鄰近地區重建,現稱為歷史區(Casco Viejo)。該區現存建築主要建於19世紀至20世紀初,融合多種建築風格。其中,玻利瓦爾大廳(Salón Bolívar)曾是西蒙·玻利瓦尔於1826年召開泛美會議的地點。該遺址於2003年進行範圍調整。[9] |
科伊瓦島國家公園及其海洋特別保護區 | 貝拉瓜斯省、奇里基省 | 2005年 | 1138rev; 自 (ix)、(x) | 科伊巴島(Coiba)及周邊小島位於巴拿馬沿海,多種動植物與大陸同類相比已產生形態變異,並成為部分已在巴拿馬本土滅絕物種的避難所,如冕鵰與緋紅金剛鸚鵡。該地區海域對於遷徙與定居的鯨類、鯊魚、海龜及遠洋魚類至關重要。[10] |
預備名單
[编辑]除已入選的世界遺產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11]截至2025年,巴拿馬共有2項遺產列入預備名單。[2]
名称 | 图片 | 地点(省) | 入选年份 | 入选标准 | 简介 |
---|---|---|---|---|---|
巴拿馬城考古遺址與歷史中心 | ![]() | 巴拿馬省 | 2015年 | 文(ii)、(iv) | 本次提名涉及對1997年登錄的「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及巴拿馬歷史地區」進行邊界與名稱修改。圖中為舊巴拿馬的熱那亞人之家(Casa de los Genoveses)遺跡。[12] |
巴拿馬殖民時期跨地峽路線 | ![]() | 巴拿馬省、科隆省 | 2017年 | 文(iv)、(v)、(vi) | 該提名涵蓋五個地點,其中巴拿馬城遺址、波多貝羅(圖示)與聖洛倫索堡壘已列入世界遺產,另包含十字路(Cruces Road)與皇家之路(Royal Road)。這些道路為16至19世紀間西班牙人修建的交通路線,用以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13] |
參考來源
[编辑]-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 ^ 2.0 2.1 Panam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3 June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3 June 2023).
- ^ 3.0 3.1 Panamanian fortifications inscribed on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3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ugust 2022).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04713-7005-7000021300000071755050000050000513550000000505000003555000000500000505 04811/https://whc.unesco.org/en/criteria/%5D.
- ^ Fortifications on the Caribbean Side of Panama: Portobelo-San Lorenz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September 2022).
- ^ Darien National Park.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ne 2023).
- ^ 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 / La Amistad National Park.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May 2023).
- ^ 14BUR IVA.15 - La Amistad/Talamanca (Costa Ric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August 2002).
- ^ Archaeological Site of Panamá Viejo and Historic District of Panamá.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May 2023).
- ^ Coiba National Park and its Special Zone of Marine Prot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ne 2023).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7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 April 2016).
- ^ Archaeological Site and Historic Centre of Panamá City.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10 June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March 2023).
- ^ The Colonial Transisthmian Route of Panamá (Ruta Colonial Transístmica de Panamá).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10 June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Jan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