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箧经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寶篋印咒經。 佛教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空性 因果 業 戒律 毗奈耶 尸羅 五戒 禪那 业处 轮回 波羅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寶 三法印 佛教共識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无著 世亲 覺音 鸠摩罗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宗派、國家和地區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漢傳 藏傳 藏傳佛教史(英语: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中國大陸 台灣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國 歐美 歷史 佛教历史 佛教時間線 结集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眾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於印度衰落 法難 佛教现代主义 人間佛教 左翼佛教 經籍舉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经 阿含經 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坛经 瑜伽論 大智度論 俱舍論 聖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關主題 艺术 修学制度 組織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題 上座部佛教 巴利聖典 批評 論諍 大乘非佛說 十方諸佛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佛教专题查论编 《寶篋經》,全稱《大方廣寶篋經》,佛教經典,載《大正新脩大藏經·經集部》,共三卷。 《歷代三寶紀》稱是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彥琮的《眾經目錄》則未列出譯者。竺法護《文殊師利現寶藏經》為同本異譯。 該經講述佛陀到祗園說法,文殊菩薩後來與須菩提應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犍連等各述文殊的智慧與辯才[1]。 参考文献[编辑]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佛學大辭典/大方廣寶篋經 ^ 明·蕅益智旭《閱藏知津》:“佛在祗園。先演說法,文殊菩薩後到,與須菩提酬唱。令須菩提默然。於是捨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大迦葉,富樓那,各述文殊智能辨才神力之事。” 这是一篇關於佛教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 查论编大正藏·经集部主要佛教典籍列表四十二章经 · 十善业道经 · 贤劫经 · 佛名经 · 药师经 · 彌勒下生經 · 宝箧经 · 楞伽經 · 盂蘭盆經 · 维摩诘经 · 圆觉经 · 稻稈經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 首楞嚴三昧經 · 月燈三昧經 · 解深密經 · 陰持入經 · 占察善恶业报经 · 安般守意經 · 達摩多羅禪經 · 修行道地經 · 密嚴經 · 八吉祥经 · 金光明經 · 地狱经 · 十善业道经 · 本事經 · 如來藏經 · 菩萨璎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