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森級巡防艦

南森級巡防艦
Fridtjof Nansen-class frigate
概况
舰种巡防艦
拥有国 挪威
前型奧斯陸級巡防艦英语Oslo-class frigate
建造者西班牙費羅爾納凡提亞西班牙语Navantia
標識F85
建造期2000年代
完成數5
现役数4
損失數1
退役數1
技术数据
排水量标准:4,100噸
满载:5,290噸
长度全长:134米(440英尺)
型宽16.8米(55英尺)
吃水4.6米(15英尺)
動力輸出CODAG

2具Izar Bravo 12V 柴油引擎(4.5 MW,巡航時動力)
MAAG 傳動輪
2具雙軸可變距螺旋槳
Bow Thruster Retractable (Electric)1 MW Brunvoll
4具MTU 396 Serie 12V 1250 KVA

1具艦艏推進器
鍋爐1具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21.5 MW,高速航行時動力)
最高速度27(50公里每小時;31英里每小時)+
續航力4.500海里(8.334公里;5.179英里)(16節(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
乘員120~146人
偵搜系统1座SPY-1F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PESA)

1具Reutech RSR-210N平面搜索/直昇機管制雷達(改良時加裝)
Sagem Vigy-20整合式光電、紅外線偵測系統 1具Spherion MRS-2005F艦首聲納
1具Captas MK2v1主/被動拖曳聲納
1具Scout導航雷達

Mk.XII敵我識別器
射控裝置2具MK-82 IDG照明雷達
武器裝備1座8單元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另外預留安裝 三座八聯裝之空間)

32枚RIM-162导弹
8枚海軍打擊導彈
4具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2條深水炸弹投放軌
1座奥托布雷达76公厘舰炮
4座防禦者M151遙控武器站並裝備4挺12.7mm白朗寧M2重機槍
2具LRAD長距離揚聲裝置

電戰系统Condor CS-3701電子支援系統
Terma DL-12T 130mm干擾彈發射器
艦載機1架NH90直升機

南森級巡防艦 (英語:Fridtjof Nansen-class frigate) 是歐洲第二種使用神盾系統巡防艦。雖然裝備了四面固定的SPY-1F被動電子掃描列陣對空搜索雷達(PESA),但南森級並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南森級由西班牙IZAR集團承造,首艦南森號於2006年4月開始服役於挪威皇家海軍[1],共計建造5艘,用以汰換挪威皇家海軍原有的奧斯陸級巡防艦英语Oslo-class frigate。艦名是以挪威著名的科學家暨探險家弗里乔夫·南森命名。

概述

[编辑]

為了汰換從1966年開始服役的奧斯陸級巡防艦,挪威海軍於1994年提出SMP 6088的新一代巡防艦(計畫採購五艘),概念設計於1997年3月展開。 1998年底,挪威皇家海軍向全球14家廠商發下邀標書,包括法國DCNS、英國BAE System、德國B+V、西班牙Bazan(IZAR集團的前身)以及美國Litton/Ingalls與Newport News船廠(日後均被諾格集團購併)等 。其中,Newport News以FF-21巡防艦(源於1980年代末期為以色列建造的薩爾5型護衛艦)為基礎提案,長約125m,而法國DCN則以拉法葉級巡防艦為基礎進行提案。至1999年3月,共有三個團隊通過第一階段審查,包含西班牙IZAR、美國洛馬以及波音組成的先進巡防艦銷售聯盟(AFCON),該集團與挪威Umoe & Kongsberg船廠合作、德國B+V的MEKO 200和挪威Kvaerner船廠的挪威巡防艦(NORESKORT)方案。2000年2月挪威政府公佈得標方案,由AFCON聯盟的方案得標。AFCON聯盟以西班牙阿爾瓦羅·巴贊級巡防艦為基礎提案,配備神盾作戰系統與AN/SPY-1系列相位陣列雷達。挪威海軍命名為南森級,國際代號F-85,西班牙則依照挪威賦予首艦南森級的編號稱之為F-310。2000年6月23日,挪威皇家海軍與AFCON簽署總值約210億挪威克朗(2000年匯率約為25億美元)的5艘南森級的建造合約。

服役歷史

[编辑]
被打撈起的海爾格·英斯塔號

2018年11月8日,參加完北約「2018三叉戟」(Trident Juncture 2018)演習的海爾格·英斯塔號從北海返航挪威西岸卑爾根哈肯斯沃恩(Haakonsvern)海軍基地的途中,在峽灣[note 2]與1艘馬爾他籍油輪索拉號(Sola TS)碰撞,海爾格·英斯塔號當場入水並向右傾斜,造成艦上8名官兵受傷,事發後海爾格·英斯塔號為了避免沉沒刻意開到近岸擱淺,但仍舊沉沒[2][3]

2019年4月16日,挪威皇家海軍補完海爾格·英斯塔號水線下破損後透過潛舉船重新下水。隨後海爾格·英斯塔號再次入塢評估修復與否。挪威皇家海軍總檢察長哈肯·布魯恩·漢森上將在2019年5月表示,修復海爾格·英斯塔號估計約需耗時5年和耗費16億美元,因此傳出海爾格·英斯塔號將不予修復的消息[note 3]

性能參數

[编辑]

南森級滿載排水量達5,290,是挪威海軍現存最大的水面主力艦隻。使用CODAG方式提供動力,由一具 LM-2500燃氣輪機,配搭兩具柴油機組成。兩軸推進,每軸配置一套可調距螺旋槳,最高航速27節。[4]

南森級巡防艦使用了美國設計的神盾系統。該系統的核心是艦橋頂的一體化桅杆,上面裝置了四面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但是雷達的數列比較起其他使用神盾系統的艦隻為少,意味着其搜索距離極為有限。因艦體較小,不能攜載大功率發電機和相應的燃料。受限供電系統,四面相位陣列雷達只可以輪流開啟,導致南森級的戰場空中資料更新速度較慢。而且,其神盾系統缺乏區域防空和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以及沒有裝備戰斧巡航導彈的控射軟體。

同型艦

[编辑]
舷號 艦名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備註
F310 KNM 南森号書面挪威語KNM «Fridtjof Nansen» 2003年
4月9日
2004年
6月3日
2006年
4月5日
F311 KNM 罗德·阿蒙森号書面挪威語KNM «Roald Amundsen» 2004年
6月3日
2005年
5月25日
2007年
5月21日[5]
F312 KNM 奥托·斯维尔德鲁普号書面挪威語KNM «Otto Sverdrup» 2005年
5月25日
2006年
4月28日
2008年
4月30日[6]
F313 海爾格·英斯塔號巡防艦 2006年
4月28日
2007年
11月23日
2009年
9月29日
2019年
6月24日[7]
2018年11月8日受撞擊而擱淺,於11月13日沈沒
F314 KNM «托尔·海尔达尔»書面挪威語KNM «Thor Heyerdahl» 2007年
11月23日
2009年
2月11日
2011年
1月18日

圖集

[编辑]

參見

[编辑]

相關

[编辑]

備註

[编辑]
  1. ^ 该级舰为以下武器预留了位置,但没有安装
  2. ^ 事發海域為挪威沿岸峽灣島嶼間的狹長水道
  3. ^ 挪威皇家海軍當年建造南森級時平均單艦造價僅約5億美元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南森級巡防艦. [201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2. ^ 洪翠蓮. 撞油輪搶救1週無路用 挪威巡防艦沉了. 新頭殼. 2018年11月15日 [2019年3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7日) (中文). 
  3. ^ 張玉馨. 戰艦打不過商船?挪威海軍巡防艦與油輪相撞之後……沉入茫茫大海. 風傳媒. 2018年11月18日 [2019年3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7日) (中文). 
  4. ^ 第77節 挪威南森級護衛艦. [201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5. ^ Norwegian Defence Force official website: Første seilas med F3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挪威文)
  6. ^ Norwegian Defence Force official website: Tredje fregatt på norske hend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挪威文)
  7. ^ 存档副本. [201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