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幻庵因硕

井上幻庵因碩いのうえ げんなんいんせき,1798年—1859年),日本圍棋棋手,出生與本名不詳,自報橋本方義,八段準名人。

生平[编辑]

據幻庵自己寫的《圍棋妙傳》,原本幻庵小時候是立志成為武士,後來在鄰近的寺廟看住持下碁而學會了下碁,六歲棋技就有「鬼因徹」之名,可見當時已改名橋本因徹,並且是個神童;並被井上家外家服部家服部因淑春達因碩徒弟)收為徒弟,改名服部因徹。1809年更進一步被收為養子改名服部立徹

年少時與櫻井知達為好友,兩人常常在一起下棋,在十五歲該年,經由知達介紹,立徹認識了本因坊家26歲的葛野丈和,此後立徹苦追的時期開始。丈和古今無雙的力量,碰上狂亂怪力的立徹,兩人對局常是從頭殺到尾,雙方充滿氣魄,兩人對弈次數極多,直到立徹就任家督方銳減。

1819年在服部因淑安排下,被立為井上家跡目,並改名為井上安節,同年與宿敵丈和開始參加御城碁,以五段受第十一世本因坊元丈(準名人)兩子卻只有一目勝(此盤被譽為元丈畢生傑作),從此安節棋力亦大增,猛追技高一籌的丈和。

(這盤為丈和、安節跡目時期所下,白為丈和,白34、54、80為三妙手,丈和在跡目時期就已有如此實力,最後白11目勝)

在安節成為家督前,兩人共下了68局,成績如下:

安節受二子:6勝4敗1和
安節拿黑:27勝17敗2和3打掛1不明
丈和拿黑:6勝1敗

總計雖然安節成績較好,但是從二子到先相先(一說曾經打到分先過),安節拿黑子次數壓打性的多,且從內容上看,丈和卻是技高一籌。

1824年,因砂因碩隱退,安節繼任,是為第十一世井上因碩,實際上是第十世,但是安節上任後,認為中村道碩井上家功勞甚大,於是將道碩加至井上家族譜,成為井上家第一世(或稱元祖),不過安節在族譜中寫的名字是中村道石,與正史中使用的「道碩」字並不同。從此之後,十世以前的因碩輩分全都下移一世,本百科為求方便辨識,全由改過後的來排。

1827年宿敵丈和也繼任本因坊家家督(上手),安節與丈和的對局這幾年不知原因都盡可能的避開,也許技高一籌的丈和仍多少畏懼著安節。當時僅有上一世代的知得為準名人,但是知得為人謙遜至老都沒指染過名人碁所,因此排名第二的丈和開始想盡辦法想升上名人碁所,於是與安節、還有丈和的師兄第十一世林元美互相推薦,丈和升上準名人,後二者升上上手。

丈和升上準名人後,卻不知安節並非真心合作,自稱以前用立徹、安節之名下的棋都是「垃圾」,並改稱為第十二世(不過後世仍稱之為第十一世),表示第十一世井上因碩已經「不存在」,並立志必要當上名人。從此合作陣線分裂,內幕重重的名人之爭開始。

因碩在丈和升上準名人後,請師父服部因淑當說客,希望將因碩也升為準名人,並以「因碩制知得」,丈和自然不同意,不過知道說破了也不好,又知知得必不答應,於是口頭上答應了。果然知得不同意,因碩馬上要求十番爭碁,並請丈和先蓋章,丈和此時卻不同意了,並買通井上家僕役,得知原來因碩知道知得年邁,下起棋來不一定贏,如因碩趁機贏了爭碁,莫說準名人,連名人都可以坐上了。丈和大吃一驚,於是在元美的幫助下(林元美為四家歷屆家督中,琴棋書畫最好,所以與元老將軍們關係非常要好),偷偷地與元老們打交道,秘密地進行申請名人碁所活動,不過元美條件是要事成後升上準名人。

不料申請之事走漏風聲,因碩、知得自然氣得半死,於是知得先舉薦因碩升上準名人,且取消了十番爭碁,並約定由因碩來與丈和爭碁。在元老舉行的名人碁所繼任者會議上,元老們問到丈和升上名人有無異議?知得只道之前與因碩有了約定,哪知因碩完全不吭聲,逼得最後由知得與丈和作名人爭碁。無奈知得因因碩毀約而氣在心裡,竟氣出病來了,一病就病了兩年多,爭碁也就申請停止了。

丈和雖然棋並不輸知得,但心理亦是無必勝把握,於是與因碩協議,由丈和先當六年,再由因碩繼任六年,並將當時已經過繼給水谷琢順做養子、已改名為水谷順策的兒子作人質送到井上家去,並寫下協議書。因碩自以為此事極為有利,便答應了,並還思考如何在十二年後運用手段不要退位,哪知幾天後丈和態度大轉變,因碩拿出協議書來看,才發現書中使用的字詞、文法寫得極為陰晦,逐字逐句地看才發現丈和根本沒有答應要讓位給因碩,因碩雖然騙倒了知得,卻反著了丈和的道。不久,元老宣布丈和繼任為新的名人碁所,理由為「林家家督同意,安井家家督退出爭碁,井上家家督有協議書,丈和為名人此事毋庸置疑」,因碩可就無話可說了。

因碩對於名人之事,一直非常在意,於是在元老岡田賴母的幫助下,1835年在御好碁(一說是賴母舉行「名手大集會」)上,將秘藏弟子、二十六歲的赤星因徹派出來,因徹雖名為上手,實力卻早有準名人之譜。對局前因徹戒齋數日,因碩也去朝拜不動明王,對局上,丈和依舊是銳利精悍的眼神看著棋盤,因徹反而因過於緊張而臉色蒼白、滿臉嚴肅。

開盤丈和即使出拿手絕活「大斜定石」,大斜定石被認為是丈和發明的(雖然有人認為是道知徒弟相原可碩(上手)發明的),變化多端,難以預測,不料因徹早已對此研究透澈,角上折衝下完,反倒是丈和吃虧,丈和馬上打掛。回家後其太太見其如此慎重,於是也去拜了淺草觀音(此乃正史中記載),此局連神都打上了,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據傳丈和在家熬夜研究,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可能過於操勞,睡夢中尿床了竟不自覺。

兩天後覆弈,不料研究了兩天的因徹,一上來就下了惡手,局勢變得不明了。到了第67手時,以為是必然先手之著,沒想丈和下出了第68手的妙手,再來的第70手、第80手都是無人可想到的鬼手,史稱「三妙手」,局勢逐漸倒向丈和。最後大官時期,因徹又下錯了棋,到了246手時,已經確定白勝定。因徹在因碩如此期待下,竟然輸了這麼重要的一盤局,心裡愈發難過,加上身體不好,突然喉頭一甜,鮮血猛然噴出。過了一個月,這位奇才便過世了。此「吐血之局」大概是江戶時期,所有古譜中,最最有名的一盤了。

眾人多同情弱者,此事發生後,丈和愈加被冷落,外加懷恨在心的元美走內線讓元老們將碁所的許多資金、俸祿大大減少,丈和自覺無趣,於是乃在1838年宣布退休。向來坊門大都是立最強門徒為繼任者(除非像算碩道節年紀太大,而相原可碩為唯一例外),但是丈和為了報師恩,於是立元丈之子宮重丈策為繼承人,又知退休後因碩定會申請名人,於是再立門下最強徒土屋恒太郎為丈策的跡目,所以並不算違規。

丈和一退位,因碩馬上申請名人碁所,丈策馬上提出爭碁,並說明由其跡目秀和代袍出征;自古以來,從沒家督與跡目爭碁的,尤其這次爭碁更是名人碁所之爭,照理說,因碩大有異議理由,不過因碩見丈和退休,早已自認天下第一,自然沒把二十歲的秀和放在眼裡,於是丈和退休不到一個月,爭碁便馬上展開,此被譽為「獻身的爭碁」。

因碩與宿敵丈和都是大開大閤大殺型的棋手,但是秀和棋風則完全是實利型的,穩紮穩打,計算深遠,因碩突然碰到這種對手,可能下不起勁吧?第一局可謂精采絕倫,毫無緩著,無奈秀和實在太強,最後黑四目勝;其中,因碩下到一半甚至吐血好幾次,但是因碩仍支撐弈完,其精神亦是十分偉大。

因碩第一局就敗下陣來,馬上申請爭碁停弈,兩年後,自覺棋力增長,於是在元老的安排下,辦了場「名手示範賽」,這盤局是為因碩畢生傑作,可惜在官子時,因碩一時無細想,認為角上可以下成劫爭(附圖,白2開始),那麼便可中盤勝,於是侵入秀和的角內,不料數手後,突然發現角上無棋(變成白净死),結果角上損了六目,此局結果不多不少,黑6目勝,因碩本該和棋(和棋則代表白棋較強),卻因粗心而敗下。不過既然本應和棋,因碩自認那麼實力絕對較秀和強,於是該年的御好碁便又請元老安排與秀和對局;準名人對上手,手合是先相先,秀和已拿兩盤黑了,照理這盤該因碩拿黑,但是因碩認為要做名人,非用白棋贏不可,並在「輸了便終身不再下御城碁」的誓言下,與秀和進行第三次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