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中国文化遗产

关于条目推荐格式[编辑]

建议根据文化遗产类型给出推荐格式。参考相关条目,我列了一些可能的推荐格式供参考:

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文化景观、工业遗产等等,容以后再写。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分类实在太多了,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以后再写。

此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例如:三峡文物抢救)和重要博物馆是否也应当纳入本专题中?

还有,是否应当及早创建主题页,并发布到WP:主題公告欄,以吸引更多编者的关注? —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1年4月20日 (三) 06:54 (UTC)[回复]

重要的考古事件、博物馆可以纳入本专题。但是前者需要专业人员撰写,目前在维基几乎是空白,后者即使是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大馆,其页面也依然惨不忍睹。关于主题页,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主题页到底有什么用,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去关注。如果想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直接在条目讨论页评级似乎是个更好的办法。--Zhangzhugang (留言) 2011年4月21日 (四) 04:52 (UTC)[回复]

问一个问题,历史街区是否有模板或推荐格式可用?--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7月10日 (二) 14:32 (UTC)[回复]

这个真没有较成功的先例可参照,只能慢慢摸索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7月15日 (日) 13:58 (UTC)[回复]

合并文物保护单位模板[编辑]

Template: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Template:省级文物保护单位Template: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合并为一个,既可减少模板的数量,又可扩大模板的应用范围,比如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比如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杭州市文物保护点等就无需像Template:天津历史风貌建筑这样另建模板。

{{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等,) |背景 = (背景的颜色) |名称 =  |图片 =  |地址 =  |分类 =  |时代 =  |编号 =  |登录 =  |宽度 = (信息框的宽度可自定义,默认值可设为250px) }} 

也可考虑使用Template:Infobox建立模板,功能更为强大,但设计也复杂得多。--Zhangzhugang (留言) 2011年7月9日 (六) 12:03 (UTC)[回复]

  • 我支持合并,如果能够写明国保、省级、市区县级,就能自动改变颜色,那最好不过。现在的模板用的代码很古老,有几大弊端,最麻烦的一个就是会被长文字和大图片撑肥,造成不便,图片注释也必须用br的形式加上。应该改成navbox或者infobox的形式,可惜我个人技术水平不够,写不出像样的模板,只能照猫画虎。鉴于此类模板设计条目甚多,目前的模板外观也比较简洁,如果重新建立模板,最好能够以此外观为参考,大家充分讨论之后再用机器人全部更换。余兮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07:19 (UTC)[回复]

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编号”[编辑]

文物保护单位的模板中,有编号一项,但我编辑多个国、省、市、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后发现,暂时为止,只有杭州市历史建筑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这些还不算正式的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编号,如五洲药房旧址的编号是“lsjz3-28”,见File:Wuzhou yaofang jiuzhi 7235.jpg,Google搜索“lsjz3-28”立即就可得出结果。而正式的文物保护单位都不存在“编号”,所谓的编号只是公布时的序号,比如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中,衢州城墙排在总序号550,古建筑类的序号则是253,像“6-550”这样的所谓“编号”完全是中文维基百科的创造,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出现过这样的“编号”,如果Google搜索“6-550”和“衢州城墙”,你会发现,结果只有维基百科。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写“6-550”而写“第六批第550项”的原因。这个涉及到原创研究的问题,所以提出探讨。--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4月23日 (一) 06:04 (UTC)[回复]

其实在我看来,6-550和“第六批第550项”叙述不同,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对于这个问题,到不如直接把模板中的“编号”两字改为“序号”。似乎用“编号”这个词的大多数是历史优秀建筑,和文保单位虽然有交集,但毕竟还不是同一概念,除了杭州天津,南京也有“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这几年每年都会选择一批挂牌,牌子上也有正式的编号,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人关注和整理罢了。--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06:15 (UTC)[回复]

  • x-xxx确实是维基百科前人的创造,沿用至今。以国保来看,编号有两个系列,一是批次内总序号,二是分类号,把6-550写成第六批550项其实没有区别,符号本来就是用来方便人查找的,没有什么法律意义。在分省模板中,保留这一栏主要是为了让人看清批次,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表头加注释指出,此处6-550表示第六批第550项。省保的编号,如果没有总编号,一般沿袭这一传统,像江苏省是按照总的文保数量统一编号的,那自然就采取官方的编号了。余兮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07:23 (UTC)[回复]

关于文物保护单位列表的格式[编辑]

就“XXX文物保护单位”的内在逻辑而言,其条目应该按批次排列,因为公布是一批一批公布的,将其打乱重排则反而有点“原创研究”了,对读者而言,批次也非常重要,批次越早说明其价值越大。现在维基上相关列表中制作最好的当属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列表,可以作为相关列表的参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如杭州市苏州市扬州市九江市厦门市等均参考该列表制作,省级的如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按这种格式做了修改。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即使资料不全,也可以制作列表,如衢州市内蒙古自治区,内容不全总比没有内容好。如果列表太长则可以分批次独立列表,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格式,实际上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通过多个模板堆砌而成,看看撤销其特色列表资格的相关讨论就知道,这种“列表”格式实在是糟糕透顶,永远不可能再成为特色列表。如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各批次内容独立出来,那主页面应该有什么内容?仍应参照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列表,主页面写其由来、经过、保护的实施以及破坏等内容,目前这些重要内容反而缺失。

为方便读者考虑,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按地点另作分县列表,如永康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所开创的格式这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另外按地级市分类另作列表和导航模板,如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全部完成分地级市的列表和导航模板,浙江省和福建省仅完成导航模板,未建立相关列表。在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页面底部也放置了分地级市的导航模板,可以和分批列表参看。按地级市分类最大的问题在于,地级市本身是个怪胎,相关法律规定,市可以管县,但不能“市管市”,所以现在实际存在的地级市管辖县级市,名义上只能称为“代管”,如昆山市名义上由省直辖,交由苏州市代管,从长远看,省管县是发展方向。当然这个有点扯远了。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是,并不是每个省都像浙江省的地级市这么均衡,比如江西省,大的赣州市、小的鹰潭市,相互差距极大,鹰潭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只有6个,简直没法做列表,更有甚者,铜陵市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只有1个,如何处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05:16 (UTC)[回复]

在分批次和分地市这两种列表中,对于国保和省保个人优先支持分地市,市保则优先支持分批次。因为旅行是按城市按区域来的,作为一个旅行者,我当然要优先方便的了解以上这两个级别的文保在这个城市的空间分布情况,所以这时候区划比批次重要——“批次越早说明其价值越大”也不是必然的,在中国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革命文物优先,其他文物、特别是近代城市遗产也不过是近几年才开始被关注。而市保一是重要程度和关注程度低,二是数量大(比如南京已经有四五百处了),如果不是在一个城市久居,很难对这个城市的市级文保有所了解和掌握,何况现在大量的市级文保名单在网上都查不到,有些甚至连最近的一个批次都找不到。虽然旅行中遇到市级文保的时候我也会顺手拍两张,但维基的现状是全国重点和省级文保都还差一大截,现在市保有按批次的列表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也创建过潍坊市的市保列表以及济南市市保的模板(现在大概也是唯一的市县级文保模板),但我感到力不从心。个人以为关于市保按地区进一步精确的事情,等到国保和省保完成了也都还不迟。--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06:57 (UTC)[回复]
  • 很高興這個專題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首先,我不認為批次非常重要,幾十年來中國對文物保護的認知有逐步深入的過程,前三批国保裏面所謂“革命遺址和革命建築物”,放在最前面,其重要程度遠遠不如許多當時棄若敝屣後來卻公佈為國保的文物,此外還有一些新發現而列入國保的文物。省保也是如此。這個編號不能完全說明“重要性”的問題。何況文物的價值本來就是爭議非常大的事情,就好像有的人喜歡看古遺址,有的人喜歡看古建築一樣,不能以個人或文物局意見爲準則。其次,堆砌模板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兩年前這些條目的雜亂無章,諸位看看編輯歷史便知,當時是名稱的簡單羅列,換成展開的模板是爲了暫時簡化這一條目。我也認為主條目應該像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列表那樣,詳細敘述中國國保的沿革,問題是這方面的資料太少,很樂見有人能夠補充。模板可以不展開,但在第七批文保公佈之後,國保數量想必會超過3000,這些都按照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的方式列在一個條目中,技術上完全不可行,瀏覽器是受不了的。我經過許多次測試,才把這些列表分開到各省。這些分省列表信息也很不全,缺備註欄和座標。相應的照片更是鳳毛麟角,您來到之前,文保碑的照片幾乎找不到,所以沒有單獨設立一欄。第三,關於分地市列表,地級市是三十年來非常畸形的一種制度,過去叫做“地區”還好,現在有地級市,縣級市,導致中國政區毫無美感,再加上各種“開發區“,混亂不堪,但這不是文保的責任,我還想按照過去府州縣的方式分類呢。既然地級市是現在一級,就只能暫時如此了,模板裏面也是細分為區縣的。如果分縣做模板的話,您說的數量差距的問題會更加突出,只有一兩處文保的縣也有很多。我曾有許多宏大的想法,見User:Dirrival/文化遗产,只是參與的人太少,參與者又往往鍾情于一地,造成各地列表花樣百出,沒有統一格式,所以開始的工作都是爲了統一各地的格式。我的想法是,主條目如果內容能夠充分,那麼是沒有必要堆砌模板的,給出各批次子列表和分地市子列表的鏈接即可。現在有這麼多人討論,大家可以商量出一個統一的格式,然後各自努力,如果能把這些列表都擴充成特色列表,那再好不過了。余兮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07:05 (UTC)[回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页面主要写其由来、经过、保护以及破坏等内容,在页面底部可堆砌分省导航模板,由于有三十多个模板,即使折叠显示也显得太长,可以使用{{HideH|各省、市、自治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ideF}}这样的办法将其隐藏,显示效果见下方。另外如第一批第二批等分批列表已经建立,只需以后再调整、扩充即可。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处理,即按批次列表,底部堆砌分地级市导航模板。目前各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也不过1000个左右,全部放在一个页面大概需要150k字节,浏览器应该还吃得消,如果再多的话,也可以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样处理,也就是分批建立子列表。由于很多省的批次不详,暂可保留目前状态。另外可再建立分地级市的省保列表,如江苏的处理(如苏州等)。我只是反对堆砌几个模板就算一个条目,像“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页面目前的处理。另外像安徽铜陵的省保只有1个,如何处理?还有湖北的仙桃等三县级市是省直辖的,又如何处理?

插一句话,第六批安徽省保上个月已出,铜陵市又加了两个,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自然解决了。--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8月19日 (日) 11:54 (UTC)[回复]

按照古代州府的分类也可作为一种尝试,我建过一个徽州的导航模板,虽然不是单纯的文保模板,但也含有这个意思。

可能我前面的某些表达会引起误解,故再做说明。--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1:39 (UTC)[回复]

关于省保列表是否删除国保,市保列表是否删除省保的问题,我曾在Talk: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发表过意见,也转到这里:“部分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为新公布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但从未有批文将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格撤销,那么可以认为,它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像某人从中学升入大学,虽然一般仅提及其最高学历,但并不能抹杀其中学学历。因而我认为,本列表应该继续保留这些项目,但应该在备注中说明其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1:46 (UTC)[回复]
  • (:)回應:汗,那个是我删的,因为之前的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采取的是类似的方式,但是我认为删掉之后应当对升级的情况做出说明,这些我在第一段里加上了。从市保到省保再到国保的提升其实可以算作一个文物点本身的历史,记录的是社会对其价值的一步步的认识和重新评估的过程。但正如一个人很少去提自己的小学中学学历一样,简单做些描述,有个参照查证即可,人们仍然更看重当前的文保等级——再说也总不能在这样的条目里一个省保模板叠一个市保模板吧?当有人想把有类似这样经历的文物点写成GA、FA的时候,我想他应该会在正文中去提及这段历史。--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4:05 (UTC)[回复]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在文物局之类的网站上统计这个城市有多少处省保、多少处市保的时候,如果有已经升级的,那么总的数目是会做出加减的,这应当可以算作省保就是省保、市保就是市保,升级后就不再两者兼得的一个官方依据。--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4:18 (UTC)[回复]
对“批次越早说明其价值越大”的说明:“革命遗址和革命建筑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其范围也狭隘,第一批和第二批国保中就没有和反动派沾边的东西,第三批总算有了“黄埔军校旧址”这一类文物,算是“可教育好的子女”,但像上饶集中营旧址由于是反动派直接所建,就没放在这一类,而放在“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物”一类,显得不伦不类。后来官方也觉得“革命”不妥,改作“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了,范围大大扩充,连原国民政府旧址这样的反动老巢都列入了国保。其它几类受意识形态影响不大,可以认为批次越早价值越大,当然这个只是大概而言,而且只能同类比较,不同类别的就不好比较,比如很难说第一批的石刻就比第三批的古建筑价值更大。--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2:12 (UTC)[回复]
另外,我坚持列表中有坐标一栏的原因是,有了坐标就可以很方便的制作地图。看看这篇文章: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2:22 (UTC)[回复]
我非常同意增添坐标一栏,只是文物局从来不公布,这个工作需要我们一项一项地手动查找。日后做成地图非常方便。余兮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4:47 (UTC)[回复]
关于批次的问题,感觉批次和文物价值有点关联,但是真的不太大。很多极具价值的古建筑、墓葬、遗址,地处偏僻,不为人知,发现得太晚,错过了前几批的公布,等到某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时候才为众人所知,列入名册,不见得比那些入选第一批的单位差。读者也不一定会照批次来定价值(反正我没这么想过)。至于按批次列表,似乎余兮兄等人做的市级列表已经做到了按批次分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置,我支持Zhangzhugang的看法。部分地市境内省级文保单位太少,我觉得就那么着吧,阳泉市境内的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里就只有6个。如果按地点做分县列表,恐怕会造成一堆零散的小条目,部分县里面很可能也就只有一两个国家或省级的文保单位,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至于各县的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实在难搞得到(连地市级的都难,县级想必更难了)。省管的县级市可以先列出来,其他的县,等它们脱开地级市再建不迟(个人感觉像山西省这样欠发达的省,市管县恐怕得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4:21 (UTC)[回复]
我已经在前面说了,堆砌模板是没办法的办法,在列表做成之前,只能做到堆叠所有名称。我不认同按照批次把表格全部堆叠到主条目中,我们整理这些表格的目的是方便读者按图索骥,不会有人到一个地方只去找某个批次的文物。主条目如果堆叠全部列表,那我觉得还是应该按地市分列表。按照批次列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各省公布省保的原始文件许多在网上都找不到,一些很早的文件,需要去文物局专门查找,我看一时半会也不会有人完成。而名单和所在地是能够找到的,这也有助于列表的早日完成。当然,按照批次的列表可以保留这些文件的原始记录,我还是认为应该分别按照批次建立条目,可与文件互参,在主条目中给出链接。Zhangzhugang兄说的省保是否删除国保的问题,我以前就和不少同仁讨论过。当时有在条目中同时挂上国保、省保模板之议。确实省保的碑在升国保之后并不移除,但正如猫猫兄所说,各地在列举各级文保单位时,并不将这些文物重复计算。而且国保和省保的保护级别是不一样的,国保无论如何不可以拆除,省保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移建或拆除的,市保就更是如此,如果既算国保,又算省保,保护起来让人无所适从。我主张主条目分地市排列时,应该移除已经升格的省保,但在按批次列表中,正好可以将这些省保列出,这样也是我为什么主张分地市列表和分批次列表都需要做出来。余兮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4:45 (UTC)[回复]
另外,列表最好可以做成自动排序的,网页比纸张资料灵活的优势,不应该不用。而且一个条目中的列表不宜分成好几个,最好做成一个大表。这样比如有人只对“革命遗迹”感兴趣,就可以点一下“类别”栏,只看“革命遗迹”;有人只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感兴趣,那可以点一下“时代”栏,只看“新石器时代”。余兮留言2012年5月3日 (四) 14:51 (UTC)[回复]
  • 关于总表和子表:从读者角度说,分地市的子条目是比较方便的。不过我也赞成保留一个总表,一方面是提供一个完整的原始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只有拆散的子表的话,核查起来比较麻烦。至于这个总表是不是一定要分批次,我觉得倒不是很重要,因为完全可以在一个总表里标出各文保单位的批次/编号,利用sortable wikitable排序就可以得到按批次排列的表格。另外,如果采用“总表(主条目)—子表(子条目)—导航模板”这样的三级体制,维护的时候需要注意,在文保单位发生变动,或者条目名称有变化的时候,必须同时更新这三个表。
  • 关于已升格的文保单位:我觉得列表里应该保留已经升格的单位,可以考虑用灰化的链接或者其他什么特殊的颜色、字体、字号加以区别,再在备注中注明。
  • 关于表格中应有的内容:赞同加入地点的经纬坐标。--Gilgalad 2012年5月3日 (四) 20:18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如果有条件,可以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的状态,分批次列表,底部放置分市导航模板,结合分市的子列表,可以兼顾两者。如果没有分批的可靠依据,那么主页面暂时不做大的改动,如浙江省目前的状态,可以另外再建分市的子列表。我反对江苏省目前的状态,但既然改了,暂时也无需再改回去,只是其它各省不应该再做如此处理,例如安徽省存在铜陵这种情况,根本不能按江苏省这样处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4日 (五) 05:01 (UTC)[回复]
江苏也可以有总表,具体形式下面再讨论。--Gilgalad 2012年5月4日 (五) 15:46 (UTC)[回复]
看来编号、坐标以及可以按批次、地市分别列一套子表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达成共识,问题的焦点在于总表是用江苏省模式和福建省模式——这两个省还真是积极,现在都已经到第七批了。福建省的模式其实相当于把按批次的子表全部堆放在了一起,照这个模式其实就不用按批次列子表了,正如上面大家已经指出的,这个模式主要的问题在于未来条目的长度是否能经得起技术上的考验,除了文保在不断增加,另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写一个列表,类似“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列表”中所提到的风格、铭牌、等级、争议等等现还是空白,如果风格之类的很难写的话,至少各省对于省保的保护和管理都应该是有所提及的,比如保护区划、保护标志、文物档案、管理机构等等,说白了就是我很想知道各省在文物保护上的手腕和实力,以及面对文物保护和城市开发建设出现矛盾的时候,各省的文物局都干了些什么。“保护”其实远非公布那么简单,这背后还有大量的工作,其实我个人现在所做的工作就包含在这里面——为政府部门制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现在我是中立的,但长远的看我很担心福建省的模式是否吃得消,而江苏省的模式则有可能顶住这样的压力。--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5月4日 (五) 15:25 (UTC)[回复]
表格太大具体会有什么问题,浏览器崩溃还是其他什么?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列表”那个模式,我觉得也有一些问题。如果文保单位的现状以及保护的具体工作已经写了很多内容,那么就需要把主条目条目和主表分开,形成主条目—主表—子表的形式。如果没有写那些具体内容,主表放在主条目里面就行了。拿江苏来举个例子,就是在主条目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里写文保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的保护管理,总表放在单独的列表条目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然后在主条目的相关条目一节里提供内链。另外,文保铭牌的照片没必要放在表格里,因为不提供额外的信息,还占地方,分散放在各个条目里就可以了。--Gilgalad 2012年5月4日 (五) 15:46 (UTC)[回复]
同意上述意见,可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早以前页面超过32k就可能出问题,现在技术进步,200k似乎也不会导致浏览器崩溃,但是载入还是会慢一些,过几年应该就不成问题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14日 (一) 14:33 (UTC)[回复]

关于Walter Grassroot大量创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今日发现User:Walter Grassroot近期大量创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但创建的条目全都惨不忍睹,除了地址外,几乎没有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坐标,没有内容,甚至没有应有的分类。我认为应该立即制止这种行为,这除了给作者带来虚幻的成就感、给中文维基增加虚高的条目数外,没有什么意义,只给后来者增加麻烦,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可比修改别人的画作更容易。--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14日 (一) 11:54 (UTC)[回复]

几天没看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居然成这个样子了。应该让他停下来,但是已经写出来的条目怎么办,可以删吗?--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5月14日 (一) 13:46 (UTC)[回复]
应该劝阻他别再新建了,已经建成的就算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14日 (一) 14:33 (UTC)[回复]
其实连宁夏自治区的也被完成了,靠手动遥遥无期的东西,竟然在一夜之间就结束了。在我看来,对后来者造成的麻烦也没有那么严重,正文除了第一句其他废话直接推平就行了,至少右边的模板不用填参数了。其实大多数省份除了省城和一些重点的旅游城市之外,一般地级市省级文保多数都是一片空白,这些我们自己都清楚,现在还好,未来就有可能辨别不清楚了。最杯具的是普通读者,他们首先对维基有收录感到欣喜,但接下来就是失望,连续看上几个维基的水平就颜面扫地了。--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2年5月14日 (一) 16:49 (UTC)[回复]
用机器批量新建条目,这种做法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有一个表格、参考文献等格式齐全的新条目作为起点,总比一片空白强,没必要删除。但这是从吸引用户参与编辑的角度来说,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批新条目最主要的缺陷是没有回答这个条目“是什么”的问题,“XXX是XX省文物保护单位”这种说法只反映这个条目很次要的一个属性,实际上没有提供主要信息。我觉得批量新建条目有必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条目可以很短,甚至只有一句话,但一定要说清楚这个条目最主要的属性。这批新条目还有一个问题,文保单位的名称未必适合作条目名,比如可能有重名,或者应该合并到相关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条目,等等。--Gilgalad 2012年5月14日 (一) 21:41 (UTC)[回复]
其实都是与越南、瑞典等语种的条目数竞赛惹的祸,现在已经超了瑞典,又不甘心被反超,只是全国的乡镇已经刷完,只能另找增长点,于是找省保开刀了。这种新建的条目与列表相比没有增加任何信息,甚至还更少,在福建列表中有些未建条目我还添加了坐标。我昨天新建的乔泽庙戏台应该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新条目质量下限了,内容再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谁与Walter Grassroot有交往的就劝他别再建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5月15日 (二) 05:15 (UTC)[回复]

博物馆列表[编辑]

中国博物馆列表的子列表中,有北京市博物馆列表广东博物馆列表几种命名方式,但都有可能产生歧义,比如山西省博物馆列表可以是“山西省”的博物馆列表,也可以是“山西省博物馆”的列表。建议采用“江西省境内的博物馆列表”这种命名方式,虽然长一点,但没有什么歧义。另外,各省列表全部建成后,可按Template: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省索引的形式建个导航模板。--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7月15日 (日) 13:58 (UTC)[回复]

确实有歧义,但是新名字是不是有点长?--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7月17日 (二) 14:07 (UTC)[回复]
可以把“境”字去掉。--Gilgalad 2012年7月17日 (二) 16:27 (UTC)[回复]

建了Template:中国博物馆分省列表。--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7月17日 (二) 12:06 (UTC)[回复]

另外,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印发《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不知道河北等省的列表条目中的数据是否略有过时。--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7月17日 (二) 14:08 (UTC)[回复]
可以考虑去掉“境”字,北京市内的博物馆列表广东省内的博物馆列表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博物馆列表,读起来还算通顺。另外我找到的博物馆名录是08年的,是要更新了。--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7月18日 (三) 04:28 (UTC)[回复]

命名的问题看来差不多解决了。关于列表的格式,是否需要把各地级市的博物馆分成几个表格,列在省级的博物馆列表内呢?或者在表格里加一栏标出所在地级市?刚刚看了河北省境内的博物馆列表江西省境内的博物馆列表,表格的形式不错,但是要想查某市的博物馆好像不是很方便。--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7月18日 (三) 15:06 (UTC)[回复]

如果要再短一点,可以用“XX省各博物馆列表”。--Gilgalad 2012年7月18日 (三) 16:24 (UTC)[回复]

关于Tianyamm2使用BOT创建文保单位条目[编辑]

上次讨论后,我给Walter Grassroot发了信息,他同意停止使用机器人创建条目。近日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60万,条目增长过程中,又有用户使用机器人创建文保单位条目。根据记录,Tianyamm2自10月29日起使用机器人账号Tianyamm2BOT创建广东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广西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计五千余,中文维基第六十万条目即为其中之一(扎洛村)。Tianyamm2BOT创建的文保单位条目,质量甚至劣于Walter Grassroot使用机器人所创条目。创建条目之前对数据库和模板的准备明显不足,创建中亦不够认真细致,试举几例:

  • 不区分市级与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卓府:“为潮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时间格式随意,格式与正文不协调,如解放万山群岛登陆点,显然使用“公布时间为1986年5月13日”比“公布时间为1986.5.13。”要好得多。上面所举的卓府更是有“公布时间为1987.12月。”有的条目中年份缺少“年”字,如铁夫画阁“公布时间为1983”。
  • 市县名参数填写过于随意,如重修南宫县学碑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奇怪称呼。
  • 保护级别混乱,如重修南宫县学碑,据Infobox,似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正文中却有“为邢台市南宫市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西的文物保护单位,均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奇怪称呼,如大郎书院。建立的青海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条目,几乎都在模版中错用了参数,显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典贤育才碑

鉴于Tianyamm2所创条目过多,错误丛出,恐藉人力难以全部更正。我已于前日在其用户页向Tianyamm2指出,建议其使用BOT校正全部错误。但至今未见其修改。

类似的事情仍然可能再次发生。我们是否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11月4日 (日) 12:57 (UTC)[回复]

今日复查时发现Tianyamm2已手工修改了上文提及的五六个条目,但是其它大量问题条目(至少千条)仍然未改。--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11月5日 (一) 14:40 (UTC)[回复]

除了你说的这些格式问题,这些所谓的“条目”根本达不到最基本的条目要求,就好比“奥巴马,人类,性别男”一样,根本没有实际内容。以这些条目现有的信息,只够放进列表。但是按照现在的社群氛围,删条目已经不肯能了,只能要求Tianyamm2暂停创建新条目,重新整理原有数据,重刷文保条目,纠正现在的文字和格式错误。--Gilgalad 2012年11月5日 (一) 15:35 (UTC)[回复]

Template: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Template: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被Shizhao修改后造成大量条目显示错误,最严重的问题是图片前后多出了“[[File:”等字,如桂林石刻。还有问题是宽度太窄,窄到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不能一行显示,如胡志明旧居。至于地址不能一行显示则是老问题了,如马胖鼓楼。此次修改可以说毫无益处,建议暂时回退至修改前版本。

我建议新建一个模板,希望可以代替原有的国、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模板以及Template: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等模板,甚至Template: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代替。模板的宽度应与维基大部分信息框模板相同,而不是现在这么窄。至于图片的显示,我认为在模板内嵌入“[[File:]]”,使用时填“Example.jpg”这种形式并没有达到省力的目,使用时直接填“[[File:Example.jpg|240px]]”这种形式并无不便。图片的宽度也不宜限定,横竖两种构图所需的宽度并不一致。非要限定的话,3:2和4:3两种比例照片的宽度应能被3和4整除,像3:2比例的照片若宽度设为200px,则高度为133px,与原图比例已有所不同,虽然肉眼很难觉察。至于模板是否自动加入分类,我认为还是不加为好,因为很难实现各类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手工添加分类并没有增加多少工作量。

暂时考虑以下参数,具体名称还有待讨论:

{{Infobox China Culture Heritage |heritage = 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等 |grade = 级别,该参数的用途是更改背景色,可填1、2、3、4或N(national)、P(province)、C(county)、U(ungraded) |name = 名称,如“佛光寺” |photo = 照片,如“[[File:Example.jpg|240px]]” |location = 地址,如“山西省五台县” |category = 类别,如“古建筑” |period = 时代,如“唐” |batch number = 批次编号 |publish date = 公布时间 }} 

--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10月24日 (三) 06:53 (UTC)[回复]

没shizhao的事,后面的人改坏的。Liangent留言 2012年10月24日 (三) 08:36 (UTC)[回复]
我只是把原来的模板infobox化了。至于几个模板的合并非常支持。关于图片,其实带不带file无所谓,可以做成带不带都能用的方式。而关于背景色,heritage和grade有其一就可以实现。只是需要提前规定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0月24日 (三) 12:47 (UTC)[回复]
如果“可以做成带不带都能用的方式”,请做好了再来改,不要改了造成一大堆问题以后甩手不管。改后的字体显得太大,我已改回原来的90% fontsize。--Gilgalad 2012年10月26日 (五) 12:16 (UTC)[回复]
我没改啊,原来就是那样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0月26日 (五) 12:39 (UTC)[回复]
另外,关于用色,是这些颜色有什么含义,还是随便用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0月24日 (三) 12:49 (UTC)[回复]
颜色没有特殊含义,只不过是原来制定下来,后来长期沿用而已。可以改的,当然可能会引起有些人暂时不适应,主要是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维基人,对维基新人来说倒没什么关系。不知英文维基里有没有类似的模板可以参考?--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10月26日 (五) 11:25 (UTC)[回复]
如果没啥特殊含义,那就统一成一种颜色就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0月26日 (五) 11:32 (UTC)[回复]
图片需要限定最大宽度,以200px为好,否则模板显示的体积太大。另外还需要caption参数。--Gilgalad 2012年10月26日 (五) 12:20 (UTC)[回复]
至少选用的改法不要把现有的条目改坏了,或者都清理一下。比如可以使用另加一个{{{图片名|}}}的参数。Liangent留言 2012年10月26日 (五) 12:42 (UTC)[回复]
或者直接一些,限定整个模板的最大宽度。--Gilgalad 2012年10月27日 (六) 03:33 (UTC)[回复]
全国、省、市县三个文物保护单位模板已经全部合并为{{文物保护单位}},请复查是否有条目存在错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0月26日 (五) 14:51 (UTC)[回复]
仍然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空行,否则文保单位级别的名称过长,比如新疆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Gilgalad 2012年10月27日 (六) 03:33 (UTC)[回复]
陕西大寺大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
分类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编号 2-20
完成乌拉跨氪 2012年10月27日 (六) 04:52 (UTC)[回复]

完成?省、县两级的外观仍然保持原貌,而国家级的外观却已面目全非,三级文保模板外观不统一、不和谐。模板的可扩展性又差,“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仍然得单独设个模板,以后“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等又要新建一批模板。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维基人还没到齐,讨论没说几句,共识远未取得,此时不但不暂停编辑,反而变本加厉,如此,讨论何益?--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10月27日 (六) 12:00 (UTC)[回复]

我完成的是上面要求的换行,你没要激动好咩。乌拉跨氪 2012年10月27日 (六) 12:06 (UTC)[回复]
不要激动。您说的外观不统一,可扩展性差是什么意思?不太明白。现在国家级、省、市县都已经统一到一起了啊。关于历史建筑那几个模板,我一时没来得及弄而已,如果其他人会弄,也可以自己去修改啊。如果你认为应该做成什么样子,那么请提出来,否则别人怎么知道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0月28日 (日) 04:26 (UTC)[回复]

为Tianyamm2所建,似与现有模板重复,拟提交删除。--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11月10日 (六) 13:39 (UTC)[回复]

求助:Template: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问题[编辑]

原来的几个模板合并后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原先使用不同的模板,比如Template: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需要填写“级别=P”这一项;现在几个模板合并后,使用旧模板的条目需要增加“级别”参数,否则会显示不正确(比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捎带显示国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显示省名)。除去手动更改外,可不可以有些技术上的解决方法?--如沐西风留言2012年11月20日 (二) 14:51 (UTC)[回复]

省保以前改过了,如果还显示国名可能是缓存问题。市保刚刚修改完成。--Gilgalad 2012年11月20日 (二) 16:57 (UTC)[回复]

第七批国保公布[编辑]

传送门,只可惜是扫描件,坑爹啊。。。—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7日 (二) 02:38 (UTC)[回复]

还没有文字版吗?用caj viewer的文字识别可以减轻一部分工作量(不需要键入,但是恐怕需要很多校对),不过最近我没太多时间做这个 囧rz……--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5月8日 (三) 01:48 (UTC)[回复]
用Acrobat试着OCR了一下,结果惨不忍睹。。。—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8日 (三) 01:50 (UTC)[回复]
CAJ Viewer的OCR效果貌似还可以接受。--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5月8日 (三) 02:01 (UTC)[回复]
没觉得好多少。先等等吧,不行的话只能呼吁社群合作了。—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8日 (三) 03:21 (UTC)[回复]
唉我现在也没时间弄了。余兮留言2013年5月8日 (三) 10:10 (UTC)[回复]

已经试着添加了古遗址部分的列表,大概花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校对。校对会是个很大的工程--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5月8日 (三) 14:22 (UTC)[回复]

花了一天时间,用OCR和正则表达式替换以及手工粗校和机器县名校正,做了下面几个表:

各位有空的时候进一步校对一下吧。暂时不放进条目。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9日 (四) 07:12 (UTC)[回复]

没链到条目,内链批量加方便吗?石窟寺及石刻部分(4)、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已校。--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5月9日 (四) 09:34 (UTC)[回复]
完成,用正则表达式批量替换即可。—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9日 (四) 10:18 (UTC)[回复]
另外在写列表条目的时候分立吧,现在光古建筑一个表已经长得吓人了。—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9日 (四) 10:23 (UTC)[回复]
我去把我昨天加的那个长列表拿掉。--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5月9日 (四) 11:55 (UTC)[回复]
刚才又扫了一遍,感觉差不多了。放几天看看其他编辑还能找出什么毛病来,找不出来的话就直接加导言然后移动到条目空间了。相关条目模板的调整等我的Bot批下来再慢慢来。—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9日 (四) 13:02 (UTC)[回复]

另外还有僻字的问题。简单总结一下,暂时有下面一些:

  • 174 上田下比(kong)
  • 1012 犭央(ang)犭茶(sang)
  • 1895 上殿下玉

此外443 Google到的名称与文物局的表名称不一致。 —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10日 (五) 02:12 (UTC)[回复]

“443 徵(澂)邑漕仓遗址”看当地政府网站[1]的说法,好像两种写法都行。--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5月10日 (五) 03:33 (UTC)[回复]

我已经移动到条目空间,分省列表也已经更新完成。—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11日 (六) 10:23 (UTC)[回复]

各位辛苦了。建议所有列表合并到一个条目更好。算了一下,放在一个条目的话,总字节数约210K,浏览器应该还吃得消。像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35K,包括不少图片,载入时间还不算太慢。子产184K,纯文字,载入时间很快。210K的纯文字列表载入应该不会太慢。如果是普通条目的话,超过100K已经太长了,像“子产”这样的奇葩就实在让人不能忍受了。而列表是用来查的,不是用来读的,长一点没有关系,分列条目反而浪费了读者更多的时间,同时也导致查找不便。在一个条目内通过Ctrl+F查找某地或某类文物非常方便,分列后反而得在几个条目中重复查找。前天编了个“汉阙列表”,使用“阙”字查找,在古建筑类只找到正阳石阙,没有查找石刻类,结果把皇圣卿阙、功曹阙漏掉了。同为汉代石阙,坑爹的砖家们居然分成两类。这样的例子说不定还有。所以我的意见是合并列表。--Zhangzhugang留言2013年5月12日 (日) 11:56 (UTC)[回复]

刚刚把分省模版也搞好了,只是有个郑州的IP用户经常破坏Template: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烦不胜烦,有劳各位盯紧点。合并的话需要考虑到合并编辑历史,不大清楚这个要怎么搞。另外现在正在用Bot把去年机器人刷出来的有关国保的条目更新编号和类别,同时扔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作品里面,以备日后扩充。—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2013年5月12日 (日) 14:15 (UTC)[回复]

第七批国保编号已用机器人刷过一遍[编辑]

对于长度小于2000字节的条目加入小作品标签。若原模板未更新,则编号使用“7-第七批编号-类别-类别编号”的形式,与国家文物局的表格保持一致。已知的问题:

  • 广东省境内的新增项目似乎都没有在模版里指定省名,因而机器人无法更新其导航模板,需要手动更改。
  • 部分没有消歧义的条目可能模板更新有误,需要复查。
  • 部分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条目可能被添加了两个国保导航模板。

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拿窝机器 2013年5月14日 (二) 07:10 (UTC)[回复]

可能部分条目还要再刷一遍,砖家除了重新分类以外还喜欢重命名,目前需要先把省保的升级情况检查一下,从中找出原先已有的和国保对应的条目,进而把国保模板上的链接对上,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这次新入的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省保,但改名的情况不少。--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3年5月16日 (四) 02:52 (UTC)[回复]
这回只刷了条目名相符或者有重定向页面且名称相符的。命名不符的怕有并入等复杂情况所以一律没动,还是考虑手动吧,不过可以用bot做一张表供参考。过几天吧。—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拿窝机器 2013年5月16日 (四) 05:57 (UTC)[回复]

提删了几个模版[编辑]

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写相关参数就会变成全国的,有误导编者之嫌,在使用bot转移到{{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已提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暂时放着。顺便把{{Infobox 中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送了WP:VFD。—思域无疆 讲大道 做事体 拿窝机器 2013年5月18日 (六) 07:26 (UTC)[回复]

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类[编辑]

应该不仅仅按遗址所在地域分类,还应按各遗址所属的文化类型分类。建议把目前该分类下的所有子分类归到“中国各省新石器时代遗址(或取其它名称)”中;另外新建“中国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者取更好的名字)”,下设“仰韶文化遗址”分类等等。--如沐西风留言2013年7月21日 (日) 09:15 (UTC)[回复]

手机查看列表[编辑]

在手机上使用Wiki Mobile查看条目,以前能显示页面底部的导航模板,但不久前取消了这一功能,这一变动,导致堆砌模板的条目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等已无法正常显示。解决办法只有抛弃这种堆砌模板的做法。另外,手机显示一段2级标题下的内容似乎是有限的,像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样把列表都放在“分地市列表”这一段2级标题的做法,手机上只能显示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就一片空白,不知是否我的手机的原因。--Zhangzhugang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5:13 (UTC)[回复]

关于User:Urga最近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贡献[编辑]

User:Urga最近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条目作出大量贡献,有几个问题值得提出讨论:

1. 大量使用Template: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这个模板完全与Template: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存在的必要,我已提删(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5/08/02),在讨论未取得共识之前,应暂停使用该模板。

2. 多次移动歧义页面,如移动报恩寺 (眉山)眉山報恩寺,移动纯阳观廣州純陽觀。对于同名建筑的消歧义,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建筑使用专名的,地名放后面,加括号,这是最常用的维基消歧义方法;建筑使用通名的,如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则将地名放前面,如上海文庙大同关帝庙西安城隍庙等。

3. 大量的繁简改动,如前面的移动即是,内文的改动更多。

4. 大量创建小小作品,随便举一例:“仙寓洞”。2012年User:Walter GrassrootUser:Tianyamm2大量创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小小作品,如Category: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Category: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等,当时未批量提删,希望作者能尽快扩充,但3年过去,两位作者已几乎遗忘这一领域,至今得到有效扩充的条目极少。而两位作者至今名列维基百科:统计#创建条目最多的用户榜首。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对维基风气败坏很大,应提出批评,肃清其影响。

--Zhangzhugang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2:48 (UTC)[回复]

哦?阁下要肃清我?我违反了那个规则要被肃清?--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8月10日 (一) 13:10 (UTC)[回复]
败坏风气嘛,应该是反革命败坏风气罪。--AddisWang (留言) 2015年8月10日 (一) 13:20 (UTC)[回复]
看来我需要加快进度了?不然WG君要被肃清了……我的天--门可罗雀的霧島診所欢迎光临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15年9月9日 (三) 04:59 (UTC)[回复]

第一点,用哪个模板是编者的决定,不要上纲上线。第二点和第三点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至于第四点,--AddisWang (留言) 2015年8月10日 (一) 13:20 (UTC)[回复]

繁簡的問題,確實有少數改動,會注意,謝謝提醒!移动报恩寺 (眉山)眉山報恩寺,請參照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原來就是用的地名在前。您的章未必一定是正確且合理的章。Urga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3:27 (UTC)[回复]

扩充四川省文保的用户不多。雾岛君只写国保,我只写上海的,不知User:猫猫的日记本有没有兴趣。--Antigng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5:20 (UTC)[回复]
阿嚏!时隔将近一个月我才看见真是抱歉……确实如上面的antigng君所说,我只写国保,有需要帮忙的话随时在我的讨论页留言就好。--门可罗雀的霧島診所欢迎光临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15年9月9日 (三) 04:58 (UTC)[回复]
关于模板的问题,用哪个模板是编者的权利,同样的道理,其他编者也有提议合并的权利。个人不建议在原有模板可以扩充的情况下新建模板,这样不利于维护。如果需要使用bot清理相关条目可以找我,如果我有空愿意帮忙。关于国保命名的问题,文物保护单位的命名中有大量不符合维基命名常规的名称,给出的名称也并不是最常用的命名。国家文物局的命名仅仅是为了保护的方便,不符合名从主人的条件。—思域无疆大道 事体 机器 2015年8月13日 (四) 12:17 (UTC)[回复]

两位在维基也算多年了,基本的规则应该是懂的。“我违反了那个规则要被肃清?”——Wikipedia:小小作品,别和我抬杠说这些条目已经超过50字,不算小小作品了,有价值的内容还真没有50字。“您的章未必一定是正確且合理的章。”——Wikipedia:消歧义#条目的命名,别说你不知道。翻翻报恩寺 (眉山)条目历史,我最早创建时为眉山报恩寺,后来对维基的规则逐渐了解后才作的移动。另外“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修改夹带私货可不好——“毛腊肉”,需要我翻出Wikipedia:中立的观点给你看吗?--Zhangzhugang留言2015年8月17日 (一) 07:59 (UTC)[回复]

路过就顺便说两句吧,因为有不少写文保单位条目的人主要专注于本地或本省,导致目前对模板的使用和条目的内容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1. 升级为国保的条目根本不需要保留之前的省保甚至市保的模板,已撤销的也不需要,之前低等级的保护称号之类的内容在正文里写写就好了,比如“XX年被列为市保,XX年被列为省保,XX年被列为国保”,有些条目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李纯祠堂挂了太多模板。
  2. 将某一批文保单位的公布文件或通知列在单个条目的参考资料里几乎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这些公布文件除了地点和年代之外并没有其它有价值的信息,类似于甘泉山汉墓群这样,大量的小条目以公布文件作为参考,甚至连无关的批次也列出来,还有西康省人委办公厅大楼旧址抄上大量通知里的废话的(真正的参考资料应该是作为附件的《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而非通知本身),实在有充字数的感觉。
  3. 条目名和公布文件里的名称不一样是很正常的,维基的规则上面已经说到就不提了,还有其它情况:
    1. 原来的建筑群是一个整体,而作为文物保护的只是其中某座或某几座建筑单体,或只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除非仅存这一个建筑单体,不然应当以建筑群整体的名称作为条目名,如不以“漳州府文庙大成殿”为题,而以“漳州府文庙”为题,不以“新叶村乡土建筑”为题,而以“新叶村”为题,都是如此,同样之前Zhangzhugang建议建立“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我则认为与其现在单独列一个文保单位单子,倒不如先放在“齐鲁大学”里合适,未来真的有更多的对于建筑本身的研究(规划、设计、风格、材料、工艺),再单列也不迟。
    2. 很多革命纪念地的文物公布的名称不仅不能反映建筑本来的用途,甚至与当前的用途相悖,例如寿县福音堂过去是教堂,现在还是教堂,只是当年在这里开了个会,然后就以“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公布为省保,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除非是作为这次革命活动的永久纪念地,如“中共一大会址”,不然应当适度采用以反映建筑的历史用途/当前用途的名称作为条目名,如不以“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题,而以“寿县福音堂”为题,不以“上虞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题,而以“上虞文庙”为题。

另外对于文保列表本身,如“XX省文物保护单位”之类,目前也还没有完全统一,上次也说了,至少有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种模式,但是讨论后来没有下文了,如今技术已经比当时成熟,我看也要找时间单独讨论一下,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以上。--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5年8月27日 (四) 07:17 (UTC)[回复]

Zhangzhugang,夾帶私貨都被您發現了,真厲害Urga留言2015年8月28日 (五) 02:03 (UTC)[回复]

猫猫的日记本,有好多先公佈所謂“高級別”的稱號,後公佈“低級別”的稱號,難道是“降級”?Urga留言2015年8月28日 (五) 02:03 (UTC)[回复]

我沒有研究過其他省的情況,在四川省和重慶市而言,有好多先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公佈為省保;或者先省報,後市保;或者先國保,後市(地級)保。難道是“降級”?請指正!Urga留言2015年8月28日 (五) 01:59 (UTC)[回复]

1.目前只有1980年“四川省第一批重新确定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包含1961年已公布的国保,之后的几批中再无此类情况出现,但1980年连《文物保护法》都还没有制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文物保护法》出现后才在法律上确定了国保、省保和市、县保这样一个差异化的等级序列,如果在《文物保护法》出现之前,可以认为这些既是国保、又是省保,但《文物保护法》出现之后,国保就是国保、省保就是省保,只会升级,不会降级(极个别国保会撤销,但撤销会有特别说明,如太平天国忠王府),《文物保护法》规定国保不得拆除,但省保可以拆除,如果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还既是国保、又是省保,那它们究竟可不可以拆除?法律本身岂不是自相矛盾?

2.直辖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保(《文物保护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多说两句,我和zhangzhugang一样也是属于全国各地到处走的,不会局限于哪个省,但我和他不同,基本不会碰我没去过的文保,所以我个人也不会批量清理这些多余的模板和内容,不过在扩充个别条目时可能会顺手清理,以上。--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5年8月31日 (一) 14:24 (UTC)[回复]

兄台一定是沒有仔細核對過,我基本把四川的省保全都過了一遍,後公佈省保的情況多得很。比如省三的臥佛院就晚於國三,還有其他我整理的時候遇到很多,現在一時要再找出來又要一一看一遍。Urga留言2015年8月31日 (一) 15:12 (UTC)[回复]

四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已有的条目逐个打开看看就行了,刚才翻了五十几个,除了第一批之外,只看到卧佛院摩崖造像、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卓克基土司官寨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四个例子,更多的话可以指出,反正例子也不多,这样的条目省保信息框若要保留我也没意见,还有像罨画池这样国保和省保范围不同的,保留也无意见。总之,从行政的角度讲,地方文物局断没有权力给国家文物局定的级别“降级”,就算是“降级”也需要国家文物局自己发文件说明。除了上面的情况,其它均按升级处理,若省保信息框遇见则删,还有如四川省第一批、第二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后来重新公布的,之前的即已废止,也删。另,最新一批的四川省国保和省保大名单见此,个人观点“用内容记录历史 用信息框反映当前”。--猫猫的日记本留言2015年9月1日 (二) 01:59 (UTC)[回复]

各自保留自己的看法吧。可删可加。Urga留言2015年9月1日 (二) 13:32 (UTC)[回复]

文物法根本没说升降级/撤销的问题,s: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对此有补充规定。但上面遇到的情况可能是臥佛院中有好几处建筑,其中部分被列为国保,但又有另一些被列为省保。--Antigng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7:52 (UTC)[回复]


卧佛院那个明显国保和省保的周延不同,不冲突的,上海的国保和市保也有相似的例子。--Fayhoo留言2015年9月8日 (二) 11:20 (UTC)[回复]

燊海井,省三國三。Urga留言) 2015年9月8日 (二) 11:35 (UTC) 古蜀船棺合葬墓,省六國五。Urga留言2015年9月14日 (一) 03:22 (UTC)[回复]

請求技術高手協助處理專題條目狀態統計[编辑]

如題,Wikipedia:中国文化遗产专题的{{Articles by Quality and Importance}}模版無法正常使用,請求技術高手幫忙解決。另請求空閑的維基人幫忙用AWB對中國文保條目進行評級(注意中国文化遗产专题有特定且明確的重要性評級標準),目前大量中國文保條目未有專題模版,嚴重低估條目數量。感謝各位的協助。--#Carrotkit 2016年9月3日 (六) 18:45 (UTC)[回复]

考古活動似乎還沒有適當的分類[编辑]

考古活動是發掘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專題似乎還沒有適當的分類。例如我寫的德國吐魯番考察隊就難以分類到專題下某一類。--歡顏展卷留言2017年10月17日 (二) 03:16 (UTC)[回复]

也许是因为这个是中国文化遗产专题而不是中国考古?--如沐西风留言2017年10月17日 (二) 03:43 (UTC)[回复]

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起来有统一的官方编号了[编辑]

国家文物局提供的目录,格式均为<批次>-<4位批次编号>-<分类>-<3位分类编号>,1至3批“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分类为3,“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分类为5,“石窟寺”、“石刻及其他”分类统一为4,但不调整原顺序及总编号,且不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例如,三元里平英团遗址编号为1-0001-5-001,上饶集中营旧址编号为3-0162-3-110。各模版编号更新可以搞起来了。—思域无疆大道 事体 机器 2019年10月21日 (一) 05:02 (UTC)[回复]

另外扩展项目在那个目录里有选项但一条都没有,而且第七批、第八批中的表示方法都不一样,所以扩展项目的编号目前应该维持现状。—思域无疆大道 事体 机器 2019年10月21日 (一) 11:17 (UTC)[回复]